第二反应是:雍正看穿了他的试探。
沈行舟简直欣喜若狂。
他向来欣赏聪明人,尤其是那种能轻易捕捉到他弦外之音、心意相通的人。雍正的这封信,让他莫名有种被“回应”的感动。
这种感觉,像是信任,也像是被看见。
他情绪激动,几乎立刻提笔。
--
雍正皇帝陛下:
感谢您的回信,也感谢您在事务繁杂之中,仍愿意花时间回应我这样一个无名之人。
您说话的方式总是让人受益匪浅。就如您所言,“骨可裂,肉可弃,惟志不同者,终难共行”这句实在太有力量,我仿佛从中看到了历史上的那位英明神武的帝王。
(写到此处,沈行舟心口忽然一紧,隐隐作痛。他放下笔,喘了几口气,摇头笑笑。)
至于我那点“字迹”,的确惭愧。承蒙您宽容,我会努力不再让字迹太过难看。或许再练十年,总能写得不那么吓人。
我知道,陛下所处之位,身边满是视线,每一项决定,不仅要顾大局、顾长远,还得顾当下的言论风向,顾那些站在庙堂之高的眼光和笔墨。
可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有一天,您真的做出一些对百姓有益、对国家有益的决策,但它恰恰触动了某些旧规、伤了某些人的利益,便会被那些口口声声“守礼存道”的人诟病指斥,那您还会继续坚持吗?
我不是质疑。我只是……只是想知道,如果当时的非议和孤立不可避免,您会犹豫吗?还是依旧会一意前行?
我当然知道,这种事我说不得太明白,说了太明白就变了味。但我心里是信的,信您不会为一时风声就弃了初心。
因为我始终觉得,真有那样的一天,历史会为您证明。那些眼下的斥责、轻慢,终究会被时光证明,是看得太短;
而那些如今或许还不被理解的决定,哪怕孤立无援、满朝非议,也终会成为后来人传颂的英明之举。
最后,还是那句话:请保重身体。身为帝王,肩上负重千钧。但倘若不能将您心中的一切落成现实,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2025年4月11日
沈行舟敬上
--
写完后,他揉了揉心口,仍有些发闷,却也有一股莫名的释然。
“果然不能说得太多……但后续几乎是明示了,自己也没有什么更不舒服的地方,应该也还好吧。”
他望着那封回信,突然觉得,雍正……不是那个三百年前的遥远帝王,而是一个活生生、正望着他回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