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大风,部分地区阵风可达九到十一级。公司也难得体贴了一回,直接宣布只上两个小时的班,之后统一转为居家办公。
“哇,公司居然也有通人性的那一天。”沈行舟一边套外套一边感慨,喜气洋洋地出了门去公司,整个人都轻快了不少。
主管看到他这副模样,还特意提醒了一句:“喜怒不形于色,才算合格的职场人。”
沈行舟听懂了这是在提点自己,但总觉得这句话有些耳熟,像是在哪听过。想不起来了,算了,反正两个小时之后就能回家办公,今天过完明天就是周末了,又能连着休了。
下班后,他顺路去超市采购了大包小包的生活物资,打算接下来几天都不出门。等他拎着东西回到家,身上已有些发沉,心情也被风吹得微微疲惫。
他本想先把东西放好,懒懒地瘫一会儿,可刚一进门,就看到了桌上那封熟悉的信封,那封他等了好几天、甚至一度不抱希望的回信,终于到了。
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拆开来看,一展开,就发现这封信比以往更长,纸张也比以前更厚实。
--
雍正元年正月十一?朕示
沈行舟:
尔信朕已阅。
三日未至,朕原不作望。非惧断,则念其性情或浮。然今札至,语气平缓,意辞较昔日沉稳,倒使朕有所省。
卿言“无意怠慢”,朕不为责。人有沉静时,心有所思。然沉久则疑,疑生则疏。朕为帝者,尤明此理。卿既复来,朕便听之。
前札中,汝言“卿之言,朕必读之”,乃尔起笔之因。朕记此句,非为悦言,而是知尔心所系在此。
卿言“年节烦冗”,此情朕有同感。君家礼繁,事难尽述。朕即位甫旬,政务奔袭,灵柩未葬、典礼未备、群臣未齐、宫规未肃,一切如积雪未扫,随步皆冷。
汝信中言及“兄弟之情”,又引胤禩之事。朕初见,眉微蹙,细思,终未怒。此子年少笔劣,昔年朕亦教其执笔,奈何性未纯笃,志不固定。今日再提,非语讥讽,更似探言。
朕不怨,亦不感。兄弟之情,若未共困,难论深浅。世人常言“骨肉难离”,然朕观之,骨可裂,肉可弃,惟志不同者,终难共行。
至卿言“史事不可尽述”,朕心知之。若此信果通未来,尔所知,岂止雍和旧宫与赐银之制?然汝言止于此,似试非试。若知,则隐;若不知,则疑。朕不问,只记下。世有智人,行于雾中,探而不言,犹可再观。
另言字劣,朕阅之,诚觉笔迹未佳,但尚可识。卿若能心静临帖,不必工巧,求一诚耳。
若有意再谈前事,朕听之;若不愿及旧,亦可说新。君臣之名既无,则礼可淡;然凡话所及,不涉外议,不犯大统,皆可听。
此信复来,朕心颇安。既无伤言,亦无饰语,朕愿再听。
雍正元年正月十二?御前朱批
钤印:雍正御笔之宝
--
沈行舟看完之后,第一反应是:雍正果然对他三日未回信略有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