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春天,好莱坞的舆论风向悄然转变。
自从那期《今夜秀》播出后,夏尔和基努的关系从“惊世骇俗的禁忌”渐渐变成了“令人艳羡的浪漫”。八卦杂志的封面标题从“《拉美西斯二世》片场不伦恋曝光!”变成了“好莱坞新金童玉女:夏尔与基努的甜蜜日常”。狗仔们不再躲在灌木丛后窃窃私语,而是光明正大地举着相机,记录下这对情侣的每一次约会。
三月底的某个下午,夏尔和基努被拍到在洛杉矶的梅尔罗斯大道闲逛。她穿着oversized的黑色夹克外套,里面是一件中性款白色背心,下摆随意地塞进低腰牛仔裤里,脚上踩着一双匡威。基努则是一身休闲打扮,黑色T恤、破洞牛仔裤,手腕上戴着夏尔送他的银质手链。
他们在一家唱片店前停下,夏尔踮起脚从架子上抽出一张黑胶唱片,转头对基努说了什么,基努大笑,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
《US Weekly》的配图文案写道:“夏尔·兰林向基努·里维斯推荐她最爱的乐队——而他的反应说明了一切。”
几天后,他们又被拍到在圣莫尼卡海滩。夏尔赤脚走在沙滩上,基努拎着她的凉鞋跟在后面。海浪冲上来时,她突然转身跳到他背上,基努踉跄了一下,但还是稳稳地托住了她。
《People》的标题是:“爱情的模样:夏尔与基努的海边嬉戏。”
就连一向毒舌的《TMZ》都不得不承认:“好吧,他们确实很配。”
媒体的态度转变并非偶然。
《今夜秀》上,夏尔和基努的互动自然又甜蜜,没有丝毫刻意表演的痕迹。观众喜欢他们的化学反应,喜欢他们互相调侃的方式,更喜欢他们眼中藏不住的爱意。
“他们看起来就像真实的情侣,而不是为了宣传电影而制造的噱头。”一位娱乐评论员在专栏中写道。
甚至连之前抨击他们“败坏道德”的保守派媒体都开始软化立场。《纽约邮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为什么我们该祝福夏尔和基努”的文章,文中写道:“在这个充满算计的好莱坞,能见到如此纯粹的感情,实属难得。”
当然,仍有少数人坚持唱反调。某位知名电台主持人曾在节目里嘲讽:“他们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夏尔需要基努的名气,基努需要夏尔的才华。”
夏尔对此的回应是——“who care?”
1993年4月
基努搭档女星桑德拉·布洛克开始拍摄电影《生死时速》,而夏尔则抓紧享受最后的高中生活。
尽管夏尔已经是当下最火热的摇滚明星,但她并不打算像其他年少成名的歌星一样放弃学业,她早就准备攻读大学。基努并不意外,毕竟音乐名校伯克利和茱莉亚都向夏尔伸出橄榄枝,然而夏尔都拒绝了。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基努问她为什么?
——"亲爱的基努,"夏尔撇了撇嘴,"如果我想天天听人分析音阶,不如直接睡在格莱美博物馆。"
满足夏尔要求的大学很少,太远的pass,太差的更是pass,最后夏尔挑挑拣拣选中了斯坦福,甚至她决定攻读斯坦福数学系——这可是公认天才云集的地盘。
夏尔和瑞凡还在一起时,瑞凡就不止一次地向基努炫耀夏尔聪明——
"夏尔的大脑就像超级计算机。″这是瑞凡的原话。
基努也能从一些细节上感受到夏尔的敏锐,但让他对夏尔的高智商真正有具体概念是在一次斯坦福探校经历。
1992年11月的某一天,基努把GTS停在伊桑大道尽头的访客停车场时,夏尔已经解开了安全带。还算温暖的阳光透过挡风玻璃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眯起那双蓝眼睛,打量着红瓦黄墙的校园建筑。
他们走过主广场时,几个抱着橄榄球的男生突然停下脚步。其中穿23号球衣的男生瞪大眼睛:"老天!那是唱《邦妮》的那个女人!"夏尔头也不回地竖起中指,基努差点被自己的笑声呛到。
数学系所在的Building 380散发着粉笔灰和咖啡混合的气息。在拐角处的走廊里,二十几个学生正围着一块写满符号的黑板争论不休。夏尔突然拽住基努的衬衫下摆——她显然对此起了兴趣。
基努试图看懂那些抽象的符文,但五秒后他就放弃了。
"伯努利概率论的实际应用。"夏尔嚼着泡泡糖,指着黑板上复杂的公式,"他们在计算量子隧穿效应。"
一个戴厚镜片的女生正用板擦敲打板面:"怀特教授说了,解出来的人能获得下期《斯坦福数学评论》的专访机会!"
周围人热闹起来,但没人走上去。
大概十五分钟后,夏尔吐掉了泡泡糖,随手捡起一根掉在地上的粉笔。还没等基努反应过来,她已经挤进人群,在黑板的角落行云流水地写起了抽象的符号与公式。
"借过,"她用粉笔轻敲黑板,"这里需要引入泊松分布。"
整个走廊突然安静下来。那个戴眼镜的女生沉默了一会儿,接话道:"所以...这是用特征函数重构概率密度?"
基努看着他的女朋友踮起脚尖,粉笔在公式间游走,如她弹奏Gibson吉他时的灵活右手。粉笔灰落在她露出的腰间,不过夏尔毫不在意。十五分钟后,她在最下方签上花体的"ending",把粉笔头摁断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