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好,先生好。”
刘珉之笑着应了,苏学章很和蔼,一一和他们招手。
时近正午,太阳毒辣,刘珉之脱了外套搭在小臂上,里头的白衬衫被汗渍黏在前胸。
新教学楼是栋两层的红砖建筑,圆弧的顶儿,窗户开的不大,光线斜斜透进去。
“走,我带你去看看。”
进了楼里,一下变得清凉,刘珉之舒了口气,悄悄拉拉衣襟,给自己扇风。
苏学章随手推开一扇门,里面正上国文课,十来岁的学生们愁眉苦脸作短文。
“校长好。”
“校长好。”
“校长,”干瘦的老先生朝他点头致意,又看看他身边的刘珉之,“这位是?”
"这位是刘珉之刘先生,才从法国学成归国。"
学生们炸开了锅。
“法国?法国在哪来着?”
“我也好想留洋啊。”
“你不看地图的么?法国就在英国边上。”
“那也太远了。”
“你懂什么,美国才是最远的。”
“刘先生,法国是什么样的?”
刘珉之笑着告诉他们,法国在欧洲,坐船要几十天才能到,法国是最先爆发革命的国家,有悠久强大的历史,希望他们好好学习,以后也去国外学新知识。
“真期待啊。”
学生们心驰神往:“刘先生,您真厉害,居然能去洋人的国家念书。”
“咳咳。”
教国文的老先生厉咳两声:“都别围着刘先生闹,十分没规矩。短文都作不好,还想去西洋国?”
苏学章适时开口:“行了孩子们,跟着邹先生好好学作文。”
“是。”
“刘先生还来吗?”
“这得看你们用不用功了。”
刘珉之同他们挥手告别,出去关上门。
没一会儿,门又打开,挤着几个脑袋偷看他。
刘珉之失笑。
邹老先生把人头扒进去,重重关上门,这下彻底安静了。
“孩子们真可爱。”
苏学章赞同:“是啊,搞教育还是很有意思的。”
“苏校长令新中学焕然一新,比外国学校也不差了。”
苏学章很受用,勉强谦虚几句。
走到二楼,听到学生正朗读英文。
“好,再朗读一遍:Japanese troops massing near peiping;local authorities urge restraint.”
领读的女声英文和中文一样标准,教的内容较难,应该是近期的报纸新闻,学生跟读的磕磕绊绊,她不厌其烦,一遍遍重复。
刘珉之感慨:“居然还有英文课,教授的内容也好,教学生知道些时事。”
苏学章神色骄傲:“刘先生进去看看?”
他连摆手:“不了不了,进去又吵到他们。”
苏学章点头:“时候不早了,学校伙食简陋,还刘先生赏脸吃些。”
刘珉之应了。
苏学章是个很亲和的人,不爱摆架子,刘珉之说话他也用心去听,知道刘珉之学的是机械专业后肃然起敬,说他一直想加强理工教育。
“这东西实用,哪里都用的上,可惜国内人才太少。”
“是啊,千年来的科举文化影响太大。其实在国外,倒是理工科瞧不上文学科的多。”
苏学章笑了:“其实我年轻读大学那会儿也一样,读工科的瞧不上学政治的,学政治的瞧不上念文学的,念文学的便去瞧不上念哲学的。明明都是知识,偏要分个高低。”
刘珉之哂然:“看来人的本性在哪里都一样。”
“人总需要证明自己强别人弱,权利便是这样诞生的。”
刘珉之记挂着父亲的嘱咐,不敢往深聊。
“刘先生回来打算谋个什么差事?进军务部还是行政部?”
这种问题更是要小心回答,一个说不好便有牵连父兄的风险。
好在刘珉之另有答案,也不妨直说。
“我并不在漳县长待,我已受了同窗的聘,之后去山西做事。”
苏学章失望道:“可惜,我还想能抢刘先生来做教学主任呢。。”
刘珉之自然说承蒙他错爱,自己年轻,哪里担得起。
苏学章又问他机械和自动化的看法,越聊看他越眼热。
“刘先生要常来,可要是能教上几个月书就好了,不,有几天空教几天也好,新中学随时恭候。”
刘珉之失笑,心里难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