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完全亮,民宿房间里弥漫着夜雨过后的微凉气息。
白羽辰从半梦半醒之间缓缓睁开眼时,房间里只亮着窗外透进来的一点浅光。身边那人还没起身,却将下巴轻抵在他的发顶,气息绵长温热,像一层无声的牵挂笼罩着他。
“霄霄……”他轻声唤了一句,嗓音还带着刚醒的沙哑。
夜凌霄没有说话,只是俯身在他额头轻轻一吻,低声道:“该起床了。你昨晚不是说,要去看晨雾?”
白羽辰一下子清醒了些,仰头对上夜凌霄的眼睛,眼角还藏着未散的睡意,却已经开始笑了:“你记得。”
“你说过的事,我都记得。”夜凌霄帮他把外套从椅背上拿过来,轻轻搭在他身上。
外头还没全亮,林间雾气升腾,露台前的世界仿佛还沉浸在梦境里。
他们一路轻声走出民宿,穿上薄风衣,沿着后山的小道慢慢走到观景台。沿途树叶带着露水的清凉气味,空气湿润,仿佛一呼一吸之间都被洗过一样清透。
抵达山顶观景台时,白羽辰第一时间拿出相机,调整好角度。
远处的山岭像被乳白色轻纱覆盖,太阳还未探头,晨光尚浅,整个世界都静默得像还未苏醒。
“你看——”白羽辰小声道,指着不远处一处山谷边缘,“光刚刚要出来了。”
夜凌霄站在他身后,安静地看着他调整取景器的动作。白羽辰一边拍,一边试着走到护栏边更靠前一点的位置。
夜凌霄顺势拉住他的风衣帽沿,把他往回扯了一点:“靠太近了。”
“我不是有你吗?”白羽辰回头笑,眼睛里盛着雾气反光的光。
夜凌霄没说话,只是帮他调整了一下帽子,把他发尖收进风帽里,然后走到侧边,从自己的手机口袋里拿出相机,反过来对着白羽辰举起。
快门“咔哒”一声。
白羽辰一愣,转头看他:“你拍我干嘛?”
夜凌霄看着屏幕,声音低沉而认真:
“这张留着以后送你,名字叫——《认真看世界的人,我愿意陪他一辈子》。”
白羽辰被这一句话怔了一秒,随即嘴角缓缓扬起,轻轻走过去,脚尖踮起,在夜凌霄唇角落下一个带着晨雾清凉的吻。
“那我以后也要拍你,写一整本《陪我看世界的人》。”
他们没有急着下山,只是在雾气最浓的时候并肩而立,像静静分享着彼此的呼吸、温度与未来。
天色渐亮,第一缕阳光穿透雾层,洒在他们脚边的木板上,两人影子被拉长又交叠。
他们并排而行,踏上回程的山路。
白羽辰拉着夜凌霄的手,脚步轻快:“我们回去之后,还有一组实验要做,我的文案你要不要帮我润色?”
“你先写,我帮你改。”
“还有导师上次说的新项目提案,我们是不是可以一起试试?”
“可以。等你展览结束,时间就空出来了。”
“还有还有,图书馆那个西南角的座位,我们下半学期继续包场?”
夜凌霄看他一眼,语气轻淡:“你那不是‘包’,是直接在那儿安了窝。”
白羽辰笑着晃了晃他的手:“谁让那里离你近?”
下山路途已近尾声,雾气逐渐散开,白羽辰忽然停下脚步,侧头看他:
“霄霄,旅行结束了?”
夜凌霄脚步未停,只握了握他的手:
“不,是我们一起生活的方式,多了一种。”
旅行结束后,两人于周日晚抵达学校。
入秋的校园比离开时更安静了一些。实验楼依旧亮着通宵的灯光,图书馆门前落叶积了一层,风吹过时会轻轻卷起,像在无声地欢迎他们回归。
白羽辰一回到宿舍就把相机卡导入电脑,修了几张晨雾图上传朋友圈,配文是:“和灵感一起下山。”配图中夜凌霄背着光站在观景台边缘,脸藏在阴影里,只有轮廓清晰,像一幅沉静的速写。
评论里一片“摄影神仙”、“太有氛围感了”,张宇航回:“好家伙,你们这是双人旅拍啊?”
夜凌霄看到那张照片,只淡淡问了一句:“你把我拍进去了?”
白羽辰理直气壮:“当然。你是我最重要的风景。”
夜凌霄没再说什么,只是默默从包里拿出自己的电脑,也开始处理行程期间落下的文献。
返校后的第一个周二,导师李教授召集了白羽辰所在实验小组,布置了一次阶段性课题进展展示。
“这次我们采取双人协作模式,由实验负责人与设计汇报负责一人搭配。”导师扫了一圈名单,“夜凌霄和白羽辰,你们一组。”
白羽辰眼睛亮了:“我不是你组里的学生也能搭档?”
“你不是某人合作者?”李教授抬了抬眼镜,“放心,我是看你写的那段方法论文案不错,给你个展示机会。”
夜凌霄低头翻资料,没有回应什么,但嘴角轻微扬起了一点弧度。
汇报那天,教室里坐满了同组师兄师姐,还有前来旁听的学生。
夜凌霄负责数据解读与实验设计结构,逻辑缜密、语言简练,在讲到模型构建与对照机制时,不少学长都频频点头。
白羽辰负责图像呈现和流程讲解,配合着简洁的动画过渡,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尤其是那一页全景图,他在后期制作时特意把视觉动线拉成了“由浅入深”的推进效果,一眼望去如同故事展开。
展示结束,教室里短暂安静了一秒,紧接着响起一阵掌声。
导师点头:“非常好,特别是图文结合部分,说明你们不是各自完成,而是充分磨合之后的成果。”
李教授的助理老师甚至凑过来问白羽辰:“这段PPT视觉框架你是怎么构建的?用的是哪套动画模版?”
白羽辰笑笑:“没有模版,全是自己画的。”说完下意识往讲台边看了一眼夜凌霄,两人对视一秒,没有笑,却极有默契。
回到宿舍那天,白羽辰正在给实验数据做后期汇总,敲键盘敲得眼都干了。夜凌霄回寝时,直接把一块还带着冷气的巧克力放到他笔记本旁。
“补糖。”
白羽辰抬头,意外道:“你路上买的?”
“冰箱里冻的。”夜凌霄脱了外套坐下,随口补了一句,“你这几天文案写得比平时甜,导师都说你‘表达越来越清晰’。”
“我天赋异禀嘛。”白羽辰咬了一口巧克力,含糊地笑着说,“那你呢?你那天在讲台上冷静得跟科研机器一样。”
夜凌霄不置可否:“你不是说了,我是你最重要的风景。”
“你听到了?”白羽辰故作惊讶,眼神却笑意盈盈。
夜凌霄没回话,只在他凑过来时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把那抹笑揉进了发旋里。
这一切看起来不过是“科研组队”的普通场景,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他们的合作,不只是实验任务的分工,而是彼此人生计划里,最早也最坚定的共同勾勒者。
从旅行回校那天开始,时间像被悄悄拧快了一档。
教学楼开始布告期末考试安排,图书馆自习室的座位也在午饭后就被抢空。讲义的标注线一页比一页密,实验报告提交日期也卡得愈发紧凑,连校园的晚风都带上了一丝“快点读书”的气息。
白羽辰和夜凌霄的课程安排并不完全同步,但大部分晚上的自习时间,依旧保持了“并肩作战”的默契。
而此时,四人备考组也再次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