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玠与雷震霆心里都清楚,蒙军一定会卷土重来的,但除了加筑城墙也没别的良策,于是商议后决定向民间能人异士征集办法。
余玠命各州县张贴招贤榜,凡有欲献计者都送入成都城,好吃好喝招待着,命他们将想法写下来,筛选掉一批骗吃骗喝的,留下数十名有见解的。
一月后,余玠设宴招待,命众人讨论。冉氏兄弟因留在府衙内,就帮着招待客人。
酒过三巡,余玠道:“在座各位都是有才学之人,今日畅所欲言,本官洗耳恭听。”
一名书生模样的人带着微微醉意道:“余大人,学生的进言可曾细读。学生认为蒙军欲取江南因长江天险,必沿长江由西自东而下,必先取四川,欲取四川必先入大理。所以我大宋应与大理国交好,共同抗蒙。”
余玠心道,以西夏,吐蕃,金国之强都抵挡不住蒙军,更别说小小的大理国了。但又怕打击了献计之人的热情,是以微笑不语。却听身旁有人轻声道:“书生空谈。”
书生刚坐下,一名武者模样的人高声道:“我大宋岂用大理小国帮忙,余大人给我一支人马,我训练一支水师。那蒙古人擅长骑射,水里作战不行。我以水军阻截,保管他有来无回。”
不待余玠说话,旁边又有人道:“莽撞武夫。”余玠回头见是二冉中的冉璞。众人也都听见,纷纷道:“什么人在藏头露尾,站出来说话。”
冉璞与冉琎站了出来,冉璞道:“你们这些人见过蒙古人吗?与蒙古人交过手吗?都在这里空谈什么?凭大理国和你的水军就能挡住蒙古人吗?”
冉琎向众人与余玠拱手道:“我二弟鲁莽冲撞了余大人和诸位,大伙谅解。在下认为,加强四川防御,还需利用蜀地的地利,和现有的人力,因地制宜才行。”
众人不服道:“你们这又不是在空谈吗?区区蜀地一地又有什么地利人力?”
余玠也想听听二冉的想法,并没有阻拦。冉琎不紧不慢的从怀中掏出一幅卷轴道:“这是我兄弟二人由黔地入川,沿途所绘制的蜀地的山川地图,诸位请看。”
冉琎将卷轴用力展开,足有一丈多长,图中蜀地的山川风貌一览无遗,其中最显著一处以朱红色标注,赫然三个字——“钓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