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霍去病府邸内灯火摇曳。
他坐在书房,眉头紧锁,虽平息了谣言,可朝堂阴云未散。
“将军,”副将匆匆进来,神情紧张,“军中出状况了,部分将领对您的决策有异议。”
霍去病猛地起身,眼中闪过一丝惊愕,“怎么回事?详细说来!”
副将咽了咽口水,“他们觉得您某些战术过于冒险,担心会让兄弟们白白送命。”
霍去病双手抱臂,来回踱步,“他们懂什么!不冒险怎能重创匈奴,保我大汉安宁?”
次日清晨,军营校场上。
霍去病召集众将,目光扫过众人,“听闻你们对我的决策有看法,今日都可直言。”
一位中年将领站出,抱拳说:“将军,您上次安排的迂回包抄战术,太过深入敌境,万一被围,后果不堪设想。”
霍去病眉头一皱,厉声道:“不深入敌后,如何出奇制胜?那次行动,我们歼灭多少匈奴,收复多少失地,你们忘了吗?”
另一将领也鼓起勇气道:“将军,士兵们征战辛苦,您却频繁操练,大家疲惫不堪。”
霍去病眼神冷峻,“如今匈奴未灭,若不抓紧训练,战时如何抵挡强敌?怕辛苦,当初何必来从军!”
将领们面面相觑,无人再敢言语。
散会后,霍去病回到营帐,心中烦闷。
他坐在案前,双手撑着头,“难道我的决策真有问题?可不这么做,怎能实现彻底击败匈奴的目标?”
这时,卫青来了,看着外甥苦恼的样子,笑道:“去病,别愁眉苦脸了,跟舅舅说说咋回事。”
霍去病将事情原委告知,卫青听完,拍了拍他的肩膀,“去病,你一心为了胜利,可将士们有顾虑也正常。”
霍去病有些不服气,“舅舅,我是为了大局着想,他们不该只看眼前。”
卫青摇摇头,“你有长远眼光是好事,但也要考虑将士们的感受。有时候,适当调整策略,才能让大家更信服。”
霍去病陷入沉思,许久才说:“舅舅,您说得对,我得想想办法,让大家理解我的意图。”
接下来几日,霍去病频繁与将领们交流。
他来到一位将领营帐,笑着说:“兄弟,上次的战术可能让你们有担忧,我给你详细说说其中缘由。”
将领受宠若惊,连忙让座,“将军,您太客气了,我们其实也没完全理解您的用意。”
霍去病耐心讲解,“我们迂回包抄,是为了打乱匈奴阵型,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只要配合得当,风险是可控的。”
将领听后,恍然大悟,“将军高明,是我们见识短浅了。”
可并非所有将领都能轻易被说服。
一位年轻将领还是坚持己见,“将军,我还是觉得这样太冒险,兄弟们的性命不能儿戏。”
霍去病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何尝不知兄弟们的性命珍贵?但不冒险,就只能被动挨打,你想让匈奴一直侵犯我们的家园吗?”
年轻将领低下头,沉默不语。
为了让将领们更好地理解战术,霍去病决定进行一次实战演练。
校场上,士兵们按照他的战术部署行动。
霍去病在一旁指挥,“注意隐蔽,找准时机出击!”
演练结束,效果显著。
霍去病对将领们说:“看到了吧,只要大家熟练掌握战术,就能发挥出巨大威力。”
大部分将领露出钦佩之色,但仍有少数人心存疑虑。
一位老将领走到霍去病面前,“将军,演练和实战不同,战场上情况多变,万一有闪失……”
霍去病坚定地说:“我会不断完善战术,也会充分考虑各种突发情况。大家要相信我,更要相信我们的军队。”
随着时间推移,霍去病的努力有了些许成效。
多数将领逐渐理解并支持他的决策,但仍有个别将领态度强硬。
这天,那位年轻将领又找到霍去病,“将军,我还是不能认同您的做法,我不想看到兄弟们无谓牺牲。”
霍去病有些生气,但还是忍住了,“你为何如此固执?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兄弟们的长远利益。”
年轻将领毫不退缩,“将军,您可以坚持您的想法,但我保留我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