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看到了太多。那些不完整的,混乱的,无法修复的。”他的声音不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害怕,“我的精神图景……不应该被人踏入那么深。”
“可我已经在里面了。”齐临向前一步,站在他身侧,“而我没有离开。”
“你没说话。”时川轻声道。
“因为我知道,你在等我给一个‘选择’。而不是判断。”
一阵风从湖边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他们之间的精神频率缓缓靠近,像是逐渐重合的心跳。
“我不想只是任务搭档。”齐临低声道,“也不只是系统判定下的配对者。我想真正了解你,与你并肩。”
“可制度不会允许情感参与。”喻时川语气微冷,但眼中却带着挣扎,“链接配比、任务成绩、心理评估、情绪稳定等级……他们看的是数据,不是我们。”
“可我们不是系统。”齐临注视他,“我们是人。”
那一夜,他们在图景中并肩坐在湖畔。
没有更多言语,只是静静感知彼此的存在。精神力在他们之间流动,不再是任务要求的同步值,而是——一种承认。
承认彼此都曾有裂痕,也仍愿意靠近。
之后的日常训练渐渐回归。主管并未追问他们之间的状态,只是默许他们恢复协同任务配比。
共感训练恢复后,他们不再频繁触发深层链接。但每一次触碰,都是主动。不是任务安排,而是彼此选择。
有一次任务回程途中,舱体内因引擎轻微震荡,光线不稳,系统提示异常链接波动。
齐临低头看向喻时川。对方正撑着额角,闭眼静坐,面色苍白。显然,精神图景受了轻微干扰。
“要我进去吗?”齐临低声问。
喻时川迟疑了一瞬,然后轻轻点了点头。
他们之间不再需要系统提示。
他们学会了如何共行。
在制度和任务之间,在链接与共感之外。他们慢慢摸索出一条隐秘却坚定的路。
不是无条件的融合,也不是过度的依附。而是学会在边界之间,彼此伸出手。
在每一次精神图景敞开之前,说一句:
“我来了,不为任务,不为命令,只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