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
林安脚程快,约莫花了半个多时辰,便挑着担子来到镇上的东市。
这会儿天光大亮,来来往往的贩夫走卒多如牛毛,东市街道左右两侧,早已有摊贩摆放好自家货物,大声朝着路过的行人吆喝。
“包子!个大肉多的包子诶!”
身着半新不旧粗布短打的客人:“哟!老板,给我来俩粗粮馒头!”
“好嘞!两个粗粮馒头,一文钱。”
“烧饼!卖烧饼咯!”
“咸菜米糕!好吃又顶饱的咸菜米糕!”
牵着驴的年轻壮汉上前:“老哥,咸菜米糕用什么做的啊?怎么卖?”
米糕老汉布巾一摔,笑容和蔼:“小哥要是买一份,老哥我就给你讲一讲。”
年轻壮汉没有犹豫:“闻着味儿挺香,行!那就来一份!”
米糕老汉笑得更灿烂了:“得嘞!我这咸菜米糕啊,里头放了……”
香的,咸的,辣的,甜的,酸的。
各种食物气味萦绕鼻尖。
熙熙攘攘的街道,人声鼎沸,热闹到让人怀念乡村的寂静。
林安挑着担子,一路向街道更深处走去。
最终,他选了一个气味清淡,来往人还算多的街道拐角位置,卸下担子并把豆腐摆出。
豆腐是一块一块卖的,不需要称重。
看见端碗或拎食盒走过的路人,林安便喊一声:“卖豆腐!鲜嫩爽甜、清热明目的桑叶豆腐!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听见叫卖声,一拎着食盒的小厮耳朵微动,脚步一转,便走到了林安的摊位前。
小厮面含期待的问道:“小哥,你这儿真有鲜嫩爽甜、清热明目的豆腐?”
近来,家中小少爷嗜辣如命,一日三餐都吃辣菜,以至于嘴里起了好多燎泡,面上生出许多热毒脓痘。
为了让小少爷养好身体。
老夫人明令禁止小少爷吃辣。
让底下小厮丫鬟用心伺候,多寻摸些清热可口的新鲜吃食,给小少爷用下。
但这涟漪镇,哪有什么清热可口的新鲜吃食?有这等好吃的吃食,小少爷怎么会不喜欢?怎么会只嗜辣?
底下的小厮丫鬟,日日愁眉苦脸,到哪儿去给小少爷找清热可口的吃食?
没想到今儿一出门,就听见“鲜嫩爽甜、清热明目”八字,当真是把他惊喜得不行!
可算是给他寻到了啊!
林安冷锐的气息收敛些许,神情淡淡的看向小厮:“桑叶豆腐,鲜嫩爽甜、清热明目,不会作假。今晨做的豆腐,鲜嫩可口,你买回去尝了,味不好,这银钱我退回给你。”
小厮一听,觉着很有道理,登时摸了摸下巴,思索起来。
主人家距离这边街道不远,回去把这桑叶豆腐做成菜,呈上去给小少爷尝过,也不费多少时间。
小少爷尝完,要觉得这桑叶豆腐不好吃,他再跑来找这豆腐郎退钱!
打定主意,小厮便从钱袋子里拿了几枚铜板出来:“豆腐郎,你这桑叶豆腐怎么卖啊?我买一块回去试试。”
绿色的豆腐,新鲜玩意儿,应该不是寻常价位。
林安:“4文钱一块,不二价。”
小厮:“行,四文钱就四文钱,你家豆腐那么贵,要是不好吃的话,没道理了。”
说着递上四枚铜板,打开食盒,拿出里头的深口豆腐碗。
林安拿出竹刀,轻轻将切好的一块豆腐,挪送到小厮的碗里。
“慢走,好吃下回再来。”
送走第一位客人,立马来了第二位。
“豆腐郎,你这豆腐怎的是绿色的?”一位娇俏的小女娘,手里端着一口白净的瓷碗,弯腰朝林安问道。
“桑叶豆腐,鲜嫩爽甜、清热明目,家传的独门技艺,客人可以买一块尝尝味,好吃下回再来。”
小女娘很爽快,登时要了一块,喜滋滋的走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豆腐香也不怕位置不好。
约莫半个时辰,林安挑来的一板豆腐全部都卖完了。
大部分客人都是一口价买下,少数几个讨价还价许久,林安没松口,最终还是以四文钱一块的价钱,买下了桑叶豆腐。
36块豆腐,一块4文钱,今晨一共卖了144文钱,除去买黄豆的本钱6文,净赚138文钱。
是个很不错的开头!
*
林安挑着担子离开镇上。
最初买下桑叶豆腐的小厮,再次来到林安摆摊的街道拐角。
没见到林安,他便朝一旁卖米糕的摊主问了一句:“老哥,刚才在这的豆腐郎,他卖完豆腐了?”
“那冷冰冰的小哥啊,早走咯,他那豆腐好卖得紧。”
小厮叹了口气,原路返回:“好吧,早知道多买几块了……”
*
回村时,挑着空木桶,比来时省力,林安花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回到家了。
打开院门,他径直走到堂屋里,将腰间钱袋子解下,放在饭桌上。
外头太阳热烈,林安脸上浮了一层热汗,拿汗巾子擦掉面上的汗水,又倒了碗凉白开喝下,才好受许多。
在堂屋里坐着休息了一会儿,林安便背着大竹篓子和割草刀,朝南面山坡赶去。
南面山坡上,有一大片凉粉草等着他去割……
*
傍晚,村塾放学后,谢瑜三人立马赶回家中。
院子里,摆满了用簸箕装着的凉粉草,有些还很新鲜,有些已经被晒蔫了。
林承四处找了个遍,没见着林安,登时跑到谢瑜面前,小手抓着谢瑜的衣摆:“谢瑜哥哥,大哥可能还在南面山坡上,我们过去找他吧。”
“你们先喝口水,我去拿背篓镰刀。”谢瑜摸了摸林承的脑袋,转身朝库房走去。
既然去帮忙,那就得带上工具,而不是人走过去,站那儿干瞧着林安割草。
南面山坡离家不算远,三人背着背篓走过去,只花了一刻多钟。
傍晚的风很凉爽,吹得人心口松快,一身疲意被吹散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