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云一头利落短发,人有些干瘦。
今天来试工,她挺感激公司把她推荐给江与城的户主,毕竟在同一个地方干活能省下不少路上的时间。
“太太,有哪个房间需要先打扫吗?”
赵静云喊她“太太”,姜楷仪不适应,忙摇头:“赵阿姨,你叫我姜小姐就可以。”
“没有需要先打扫的房间,你按照自己的顺序来就好。”
“好的姜小姐。”
赵静云开始工作,姜楷仪也回了房,上午把信之送去了芳甸,她回来给赵静云试工。
母亲不赞成她找钟点工,还是觉得找个王婶或者刘阿姨那种住家育儿嫂好。
“可遇不可求。”心中微叹一口气,她还盼着将来刘阿姨能有回来的一天呢。
“姜小姐,都打扫好了。”
赵静云手脚麻利,人不多话,只在拿不准的时候问她一声。
姜楷仪很满意:“赵阿姨,下周开始上班可以吗?每天下午1点到4点。”
“可以,没有问题。”赵静云点头应下,这里活不多,只需要打扫卫生,洗衣收纳。她在这里做结束正好去隔壁小区的雇主家做晚饭。
那边周二四五三天需要做一顿三个人的晚饭。
赵静云收拾好东西换了鞋站在玄关处,又喊姜楷仪:“姜小姐,还有个事,我周末两天不上班的,今天过来是因为试工。王经理都跟你说了吧?”
“说了,我知道。”姜楷仪没问她为什么周末不来,只点头,“明天我去签合同,你放心。”
“好,那就谢谢你了,我先走了。”
她跟赵静云前后脚出门,她回芳甸。
本来黄璇约她逛街,却突然又说家里有事,放了她鸽子。
驱车出了地库,外边阳光正好。
四月里的天,温暖明媚。车行在路上,风吹来枝丫上飘落的海棠花瓣,落在前窗玻璃上,她舍不得刮走。
春天适合做些改变,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推着走。
比如重新找个阿姨。
从现在开始,他们真真正正变成三口之家,孩子全权自己抚养。对信之的将来有怎样的规划,姜楷仪的想法是先考察,等到幼儿园结束再说。
早前涂画建议过,让他们给信之上国际学校,以后也跟信长信如一起出国。
她不太愿意。
或许是因为,信之是个谱系孩子,她总怕他受欺负、受歧视。所以想把信之留在身边。
班级里有学乐器、□□动项目的孩子,他们是正儿八经当成一项特长在学。而信之呢,前段时间才开始上网球课,一周两节课。
这还是因为要改善他的感统失调问题,和保护好有眼球震颤的眼睛才学的。
正巧也是信之感兴趣不抵触的运动。如果信之不喜欢,她并不会强求。
她只求他平平安安。
怀孕的时候,对肚子里孩子的期盼和祝福,从来没有变过。
有微信视频进来,是薛蘅。
姜楷仪忍不住笑,小家伙等不及了。
果然,视频接通信之就问“妈妈你在哪里,你什么时候过来”。
信之是个高需求孩子,离不开她。每回送回和园或者芳甸,她出去一趟,说好稍后见,信之嘴上答应,半路就得给她打电话。
她有被需要的骄傲。
停好车绕到后花园没见着孩子们,冯叔说去邻居家玩了。
隔壁家里又生了小宝宝,三个多月。
楷仪散步过去找人,走进花园听见小娃娃的哭声,信之好巧来了一句:“阿姨,你的宝宝响了。”
这个小家伙!
“噗......”她没忍住,笑得肚子疼。
那边薛蘅她们几个也哈哈笑,都说信之说话好玩。
这也是阿斯特质之一,信之说话特别官方。
有一回出去露营,岸上有一艘木船,孩子们爬上去玩,信长下不来,她把信长抱下来,孩子礼貌地说“谢谢姑姑”。
信之呢,也是她抱下来的。
但是信之说:“谢谢你,我脱困了。”
他说他脱困了,把楷仪说愣了神。
后来就见怪不怪,信之说话用词机械、刻板、官方。
但是,他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可在跟同龄人玩的时候就不讨好了,别的孩子觉得无趣,时间一久就不爱跟他玩了。
林乔对这方面比较担忧,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不社交。
姜楷仪倒无所谓,社交又不仅仅是玩乐。信之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不同频的人硬要在一起沟通,那就是无效社交。
有这时间让信之多去公园跑跑不好吗?
“信之!”她大声喊他,信之听见她的声音,循声转头,眼睛亮起来,朝她飞奔而来。
她把她的一生抱了个满怀。
“你怎么才来?”
姜楷仪把他略带哭腔的声音听在耳朵里,她忍住笑,亲了亲他脸颊:“下午我们去看看刘阿姨和宁宁姐姐好不好?”
庄宁去上补习班了不在家,刘杏群有大把的闲暇时间。
平日里做做菜,种种花,还养了一只猫。
姜楷仪带了些维生素片、燕窝之类的过来,还买了庄宁喜欢的蛋糕。
信之念叨了一路要跟庄宁躲猫猫,却不想庄宁不在家,倒是有另外的惊喜,一只胖胖的加菲猫跳到了信之跟前。
刘杏群不晓得她们来,惊喜之余又懊恼:“你早告诉我我就把家里打扫一下了,家里有只猫,要是引得信之鼻炎发作就不好了。”
“不碍事。”姜楷仪挥挥手,“没那么娇气。发作了回家喷药。”
信之不管,已经把宁宁姐姐忘在脑后,撸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