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没过多久,张翠香里里外外又把屋子收拾了一遍,这才背着能让家里的鸡多生蛋的“宝贝”依依不舍的回去了。
徐霁把人送到半山腰,这才返回山上的道观。
道观不大,说是道观其实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农家小院。
土坯碎石做成的墙,黑色的瓦,但大都已经碎成几半,所幸院子还挺大。
刚建成时的道观名字村里人都已经不知道了,只知道这道观供奉的是三清祖师,所以村里人都叫山上的道观为三清道观。
原本道观里其实是有道士,只不过因为那特殊的年代,道士被迫还了俗。
又因为那道士是被老道士收养的孤儿,无父无母不知来处,还俗后索性还住在道观里,只不过不在做道士的事。
幸而辩得草药,从小跟老道士学了点医术,还俗后反而成为了村里的赤脚医生。道士随着老道士的姓,人们都称呼他为宋医生。
原主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还住在道观里一段时间过。
后来,道士的身份不再是禁忌,宋医生也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了三清祖师的画像,就又在正殿供奉了起来。还让大家继续称呼他为宋道长。
直到徐霁上初中的那一年,宋道长年老病逝这个道观才彻底废弃了。
徐霁自从搬过来之后,很是收拾了一翻屋子。
漏雨的屋顶被细细的补过,正殿的摆设徐霁没有动,只认真清扫擦洗了一遍,破损的桌椅板凳修补好,台上仍然供奉着三清祖师的画像。
正殿两侧一侧是卧房,一侧则是吃饭做功课的地方。因为宋道长故去还没有几年,像床,桌子,衣柜之类的东西虽然破旧,但大多都还能用,徐霁既不嫌弃,也不忌讳,擦洗干净后就继续用了。
其他属于宋道长的私人东西全然没有,想必是随着宋道长下葬了,或者是烧了。
住下第二天徐霁专门下山了一趟,去了镇上买了一些元宝纸钱和清香到了宋道长坟前专门祭拜了一下。
道观的院子挺大,到门口的距离用平整的石板铺着,连带着到两侧厨房和杂物房。
其余的地被徐霁和徐大江细细的整理了,一侧种上了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蔬菜。一侧被徐霁移栽了几棵果树。
果树是在山上寻到的,看树龄都不小了。对于现在已经开始修炼的徐霁来说,移栽几棵果树并不在话下。
也许是每天被灵气围绕的缘故,不管是蔬菜还是果树长的都非常好。
蔬菜也才种下去不到一个月,如今眼看着都能吃了。一颗颗拳头大的番茄坠在秧子上,青中带红,辣椒也长的跟巴掌长。小青菜翠绿翠绿的,更是摘了就能吃了。
上午张翠香还惊奇的念叨说院子里的蔬菜咋长这么快!
果树中除了石榴树还不到开花的季节,樱桃树和桃树此刻都长的枝繁叶茂,一簇一簇的花朵挨挨挤挤,微风吹过落英缤纷。
可以预见,等待结果的时候,枝上必定硕果累累。
回到道观的徐霁看无事可做,就又来到果树下,盘腿在蒲团上闭目修炼了起来。
午后的阳光正盛,但树下却是凉爽的。随着徐霁的修炼,院子被丝丝缕缕的灵气围绕,微风轻拂,树叶花瓣轻舞,像是果树舒展着老腰,舒服的轻叹。
而山下,张翠香也已经下了山,背篓里满是鸡爱吃的野草野菜和不知名的草药。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张翠香总觉得背篓越背越轻,看着几十斤重的背篓,她背着像是背了一背篓的棉花似的。
害的她下山的路上忍不住回头看了好几眼,生怕东西被自己颠掉了。
村里距离山脚下并不远,大概也就一里路。一路上遇见不少在地里干活的乡亲们,看见张翠香背着东西从山脚那边过来,脸上都露出了然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