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疏彤当场定了一个和上次一样时间的闹钟,力求叶煜回来的时候她已经收拾好自己可以随时出发了。
其实她很想问叶煜能不能带上她一起晨跑。
但先不说她起不起得来,以她的体力,要是把人家拖累在路上回不来,那丢的脸可就有点大了。
斟酌了一下,只好作罢。
10点30准时熄灯后,四周陷入黑暗。钟疏彤看着几米外另一张床上隐约可见的凸起轮廓,又胡思乱想了一阵,随后渐渐沉入梦乡…
…
第二天一大早,被闹钟叫醒的钟疏彤撑起上半身看了看周围,房间里果然再次只剩她自己了。
这次她没多赖床,麻利地起身挑了一件喜欢的卫衣穿上,又快速去卫生间里收拾好自己,就乖巧地坐在床边等人了。
刷卡开门声准时响起,叶煜快步走进房间,手上还提着一份早餐。
待点头回复完标配的“你回来啦!”之后,她把早餐递给刚从床上雀跃着站起来的人。
“这是?”钟疏彤伸手接过来,面色有些迟疑。
叶煜随手把东西递出去,走到沙发旁换衣服去了,闻言简单解释道:“酒店餐厅7点半才开始提供早餐,时间来不及。”
钟疏彤受宠若惊,完全没想过叶煜竟会细心地给自己带早饭,原地呆滞了两秒才问道:“啊,那你呢?”
“我吃过了。”
“哦哦哦好吧,谢谢你。”钟疏彤脸上泛起明显的笑意,重新坐下来打开手里的纸袋,咬了口还热腾腾的包子。
亮闪闪的眼睛忍不住微眯起来,真好吃啊。
…
晚些时候…
钟疏彤一个人在展厅里漫无目的地闲逛。
距离展厅开放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偌大的场馆里,每个角落都在抓紧最后的时间做准备工作,只有她一个闲散人员。
叶煜一进场馆便被主动迎上来的主办方工作人员接引到展厅后台去了。
至于钟疏彤,工作人员看她和叶煜一起,还礼貌地问她要不要去贵宾休息室等待,被钟疏彤婉拒了。
她想随便逛逛。
这不,逛着逛着她果然就找到了想找的东西。
…
每年9-11月不定期举办的北京国际建筑设计周可以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建筑设计盛会之一。自创立以来,每年都会吸引国内外的设计师们云集于此,展示当代建筑领域内优秀的作品,共同探讨全球前沿的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
由于业界认可度很高,再加上观众中不乏各类大型开发商和投资平台的人,是以数量有限的展位便成了各大设计院、工作室趋之若鹭的争抢目标。
而除了这些商业性质较高的团体展位外,主办方每年也会邀请一些国际知名或是能力顶尖的设计师,以个人或个人工作室的名义参展,以提升展览质量,扩大影响力。
钟疏彤走了好久才走马观花地逛出了团体展区。
这次展会的团体展全部设置在会展中心一楼的几个大型展馆内,而个人展则设置在场馆另一侧艺术中心二楼的各个小型展厅中。
钟疏彤来到旋转而上的楼梯跟前,迈步踏上台阶。
相比起吵闹的商业展区,这边就显得十分安静,布展的工作也都已经完成。因为还没开放进场,放眼望去,整片区域除了钟疏彤就只有个别房间里还有两三个零星的工作人员正在安静地做最后调整。
她没有去找指引图,而是直接沿着参观路线往里走去。
前面三个展厅的主人都是真正闻名世界的建筑师,作为建筑系的学生,这些名字自然是耳熟能详。
钟疏彤不再如前面商业展区那样只是浮光掠影地随便看看,而是放慢脚步,一点一点地阅读海报上的设计过程、设计理念,尝试理解这些概念的意图,亦或埋下身去认真观察模型的空间构造。
能够享誉全球的设计师,总是有他们极其过人的地方。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钟疏彤便收获了大学前面四年都不曾学到过的知识,还拍到了很多可以拿回去研究的手稿。
与网上查资料不同,虽然展览的主人可能并未到场,但这些展厅里,大到成品模型,小到概念草模,每一个设计、每一个展品、甚至连每一张照片都是由建筑师本人亲自挑选并配上文字,再由布展方规划呈现出来的。
它们可以精准而直接地把设计者的思想传达给观众。
叶煜说的不错,这对她的设计帮助很大。
…
在钟疏彤埋头认真学习期间,场馆于9:00准时开放,展厅内陆续出现了一些参观的人,不过因为开幕论坛设置在大型场馆那边,所以这块区域的人依旧不多。
钟疏彤心满意足地从第三个展厅走出来,接着抬眼便看到了她今早最大的目标。
样式统一的展厅介绍挂在雪白的墙上,极具质感的介绍牌和明显精心设计过的排版方式能看得出主办方的用心。中间最显眼的地方则是她一直在找寻的名字:叶煜Yenny Urrutia,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