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煜Yenny Urrutia,澳大利亚。
熟悉的名字后面跟着一大串看得人眼花缭乱的头衔,和钟疏彤早已如数家珍的辉煌履历。
不知为何钟疏彤突然有些紧张,她掏出手机对着简介拍了张照片,随后又在门口深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呼吸,才迈步走进展厅。
展厅不算大,里面的布局和前三个厅差不多,展品大部分都是叶煜在英国期间作为主创建筑师完成的设计项目和一些知名竞赛的获奖作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理论研究方向的成果。
叶煜的设计风格和她本人一样,建筑线条流畅,空间简洁而利落,绝不追求任何多余的装饰。
钟疏彤从不怀疑叶煜的能力,但直到今天,她才真正明白那张闪耀的履历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一行行描述性的文字全都直观地转化成一张张图纸、一个个模型、一幅幅照片展现在眼前时,她的大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进门前悬起来的心终于还是“啪”的一声,掉下来摔死了。
这小小几十平的房间,就是她和叶煜之间的差距。
她甚至觉得叶煜之所以没能出现在前三个展厅里,不是因为她没有那个能力,而是因为她不想。
如果她愿意,那么假以时日她一定能够跻身知名建筑师的行列。
这么一想,钟疏彤才发现她似乎从来没有好奇过叶煜为什么会放弃全球顶尖事务所的工作,甘愿来到中国的大学里教书。
她对叶煜的了解少的可怜。
钟疏彤的眼神黯淡下来。
不过片刻后,她还是强行打起精神,仔仔细细地看完了展厅里的每一个角落,并用手机记录下了叶煜做过的每一件事情,画过的每一张图纸,和写下的每一个单词。
她想要了解叶煜的一切。
…
终于逛完个人展厅的钟疏彤有些疲倦地走回会展中心的大厅里,掏出手机看了下时间,11点一刻,她在个人展区呆了快三个小时。
大厅背离入口的一个角落里设置了封闭的吸烟区和一些成套的金属桌椅,供参观的人暂歇。
钟疏彤走过去找了个人相对较少的位置坐下来准备休息,顺便把刚才拍的一大堆照片整理进网盘。
旁边挂在墙上的电视里还在直播论坛主会场的开幕会议,看起来已经结束了前面的开幕仪式和领导致辞等环节,此时是她刚才看过的某一位著名建筑师正在台上发言。
发言的内容好像是履历介绍、参展体验什么的,带有日本口音的英文她有点听不明白。
钟疏彤看了几眼,随即埋下头上传她的照片。
可传着传着,脑子里的一根弦突然跳动了一下。
等等,参展建筑师发言?
她又联想到叶煜一大早就跟着主办方走了。开幕仪式9点半开始,照理来说如果只是参会的话根本没必要来那么早。
钟疏彤的心跳猛然加快速度,抬头紧紧盯着屏幕,不一会连手心都有些微微出汗。
果然。
只过了几分钟,在著名建筑师下台之后,她心心念念的那个人便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步履从容地走上演讲台。
开幕会议上主办方总共策划了两位国际建筑师的发言,一位代表享誉全球的权威势力,一位则代表新锐设计师中的顶尖力量。
叶煜已经换了身正装,墨发高盘,精致的脸上带着干净的淡妆。
明显定制的黑色西服剪裁得体,身前纽扣未系,是她一贯的风格。内里一件领口略微开敞的缎面衬衣平整贴身,在明亮的聚光灯下泛着细腻的光泽,衬托出钟疏彤从未见过的气度与优雅。
她完全没有注意叶煜具体说了些什么,只听到那充满力量的声音一如往常那般冷静、平稳,从容不迫,就像在讲一节普普通通的大学课程一样,可此时却是面对万千的观众与镜头。
钟疏彤很难形容此刻的感受。
台上的人是如此的耀眼,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叶煜。
璀璨夺目,高不可攀。
平时在小小的工作室里相处惯了,她就产生了她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只要努力就能拉进彼此距离的错觉。
可天才生来就该是站在普通人根本无法企及的高度上闪耀的。
就像现在,她们之间只隔了一块薄薄的屏幕,只隔了会展中心的一个大厅,甚至只隔了两张床之间短短一米的空隙。
可这一米的距离,却是万水千山。
她竟然敢不知天高地厚地喜欢人家,她真是疯了。
…
叶煜从早上踏进场馆到现在忙得连口水都没有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