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是在下午运动会开幕式前的那个中午贴出来的。趁着运动会带手机的小鬼们聚着拍下了成绩表。
中午,王梓彤和施梦拉着林亦出校门吃校外的黄焖鸡米饭。林亦边嚼着鸡肉边和凑过来的两个脑袋一起看成绩表。
“哇,施梦,你全班第四呢。”王梓彤这次排名在林亦前面两名。
“啊啊啊,真的吗,我现在超开心,我都没想到能考这么好。”
林亦默默的看了下冯雨悦,班上29,怪不得今天说出来吃饭她都不肯,林亦想着回去安慰下同桌。
再看全班第一是陈佳欣,也是同一所初中的大佬之一。班长石涛第三,但数学成绩出奇的高。
开幕式这天晚上还是排了老师看晚自习的,但是大多数老师都是把运动会连着后面的国庆假期作业全布置了,因此今天晚上第三节晚自习严俐倒也没管同学们在干嘛,倒是趁机看了看小胡老师递过来的分数和排名表,在上面圈圈画画,想着马上找同学交流交流。
林亦中午就觉得班上分咬的特别紧,自己104.5,在105.106这里的就有十五六个,但其实学校单科排名并不低。
严俐也不算是找人谈话,就是走到谁旁边简单地讲两句点评一下而已。“冯雨悦和林亦考的都不是太好哦,我看你们两个进校的排名不低蛮。是刚进高中不适应是吧?及时调整过来哦。”
林亦本来正在想一道物理运动学的题目,没注意到严俐过来,冷不防还下吓了一跳,反应过来就听见冯雨悦声音小小的问严俐:“老师,要买什么课外的练习做吗?”
林亦看向严俐,倒也想听听:“暂时还不用,等高一暑假在再做,现在太早了,就把课上讲的东西掌握好就行了。”
林亦心里不是滋味,明明自己感觉还说得过去,到了严俐这里居然还跟入学的水平关系上了。平时严俐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一节课那么频繁的喊同学回答问题,有时甚至一节课半个班都喊过了,自己愣是没回答过几次问题,这一下子居然还真的关注自己的分数。
林亦听严俐在讲台把两个班比较过之后,倒是有点不淡定了,9班确实入学均分最高,虽说这次是英语备课组组长——一个普通班老师出的卷子,比较简单,但是9班英语均分能达到107确实不简单。
林亦觉得还是去问一下自己班上的均分比较好,省的让老师觉得自己不求上进。
放学前,林亦匆匆忙忙收好了书包,在严俐出门之前截住了她:“老师,那个我们班这次均分多少呀。”
严俐低头看了下手机上拍的成绩表:“他们班107,你们班可能稍微低一点,应该在106点一二这样子。这个均分还是蛮高的。”刚好又有同学来问严俐考试情况的,林亦也就不做声,跟老师道了再见就默默的走出去了。
106啊,怎么这么高。
林亦并没有意识到也不过是1.5分的差距,但是差的分数是平均分而不是最高分确实是这么多年都没有经历过的窘迫。
运动会第二天继续,林亦并没有因为前一天的晚自习影响到心情,大家穿着班上统一买的班服,偷吃班费买给运动员的巧克力。最让林亦开心的是,以前初中运动会都得自己搬着小板凳围着操场坐,高中有两个特别大的看台,足以容纳全校同学。坐在看台上视线好,看着自己班同学的比赛,喊喊加油,拉着冯雨悦、王梓彤和施梦玩自拍,闲下来的时候糊几道国庆卷子上英语单选和数学填空,倒也就大半天都过去了。最后亮相的是教师趣味比赛。林亦直接拉着冯雨悦到场地上去观战了。
彩旗招展,运动场上,考试什么的都一边去吧。
十月份,各科竞赛也都开始了。
竞赛是实验班同学们的重头戏,直接关系到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的选拔,给高考能带来不少优惠。严俐她们上一届就有个学生数理化以及计算机竞赛全部省一等奖,达本一线就被B大录取了。
可是J市这样的小城市,竞赛在小学和初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基本所有同学高一都是零基础。而学校也并没有专业的教练,只能是科任教师带着同学们讨论讨论,效果也并不是太好。而所有学科的竞赛无一例外都安排在了晚自习,也无形中减少了同学们写作业的时间。
数学竞赛是最先开始的,安排在周三晚上二三两节。小胡老师这一届头一次带竞赛课,考虑到家庭作业可能来不及,自己学科就带了个头,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了有史以来最少一次。
第一节晚自习前林亦她们匆匆写完了数学,在严俐来之前飞快地把作业换成英语书。虽说是英语晚自习,心却飞远了。
“等会我去趟厕所,竞赛帮我占个座位噢。”冯雨悦把头偏了过来。
林亦比划了个OK的手势:“话说竞赛课会不会很难啊?”
“不晓得哎,听听看,不行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