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都是大晴天。
每天被子都晒得暖呼呼的,每晚林双玉都睡得很好。
这几天吃了好几条鱼,偶尔配点野果,不远处树林里还能挖些野菜一直煮,日子过得安逸极了。
原本虚弱的身体也缓过来了。
林双玉起了个大早,外面天还没亮她就醒了,到厨房把昨晚剩下的鱼肉吃掉。
端着碗站在水缸前,伸出手指点着:“一、二、三……六条。”
林双玉满意的点头。
这是昨天奋斗了一天的结果。
今天准备进城买些米面,但她不了解这里的物价,买完房子后,数了数,只剩下三十二文铜钱。
也不知道这点钱能买什么东西。
想着下山一次不容易,不如抓点鱼下去卖。
山上的鱼肥味美,定能卖个好价钱。
这些鱼果然狡猾,昨天折腾了一整天也就抓住了六条鱼。
背着六条鱼下山,对林双玉来说有些重。
但吃了好几天清水煮鱼,她实在想念盐的味道,为了吃上白米白面,累点又算得上什么。
把木桶里的水到处去大半,只留能没过鱼身的水量。
把铜钱和野果揣进口袋,看着这一桶鱼,咬咬牙,提着木桶出门了。
买房那天村长提了一嘴,从桃花村到城里有一条近路,脚程快的话一个时辰就能走到。
林双玉提着这一桶鱼,下山并不好走。
但比之上山的时候却轻松的多。
那会儿又饿又虚弱,上山路硬生生被她走出两倍的时间来。
这次下山就轻松多了,虽说手上提着东西,但脚步却轻快了不少。
出门时天刚蒙蒙亮,她也不着急,一步一步走的很小心,生怕踩倒湿土滑倒。
累了就停下休息,瞬便观察一下所处的山林。
山上动物没见到几只,但山珍野菜却有很多。
也好在桃花村的耕地很多,现下不少村民迁去别地,又空闲了许多闲地在出售,人人都有地种,就很少有人上山捡这些野果野菜了。
等林双玉下山时,正巧赶上村里人进城。
她稍一打听就问到了路,混在人群中,跟着大家向城里去。
对这里的了解实在太少,所以一路上她都在观察周围的村民,想从村民身上得到些信息。
过路的村民都很熟稔,三两结伴的闲聊。
有推着一车瓜果蔬菜的,也有扛着野鸡野兔的,还有推着简易小车的。
林双玉看了好久那个小车才明白那是什么。
就像现代路边摊的小食车一样,看后面板车上摞起来的巨大蒸屉,她觉得这不是卖包子就是卖馒头的。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就有人上前搭话。
就见那人走到小食车附近,帮着推了一把,笑着说:“大哥大嫂包子卖得这么好,怎么还不在城里买个房子,天天走这么远的路也不嫌累。”
卖包子的夫妻也是憨厚本分的人,闻言腼腆笑了笑:“家里三个小子,总要省着点花。”
听着周围的对话,和之前在衙门时李氏一家丑恶的嘴脸形成对比。
倒是让林双玉觉得,这桃花村当真是民风淳朴。
她稍加思索,大概明白其中原因。
桃花村的村民都是外来户,有因为北方战乱逃难来的,也有过往行商直接落脚在此。
天水县人杰地灵,任谁来都能讨到一口饭吃。
外乡人自然而然的聚集在一起,彼此也只来路上的不容易,自然心存几分善意,彼此帮扶。
林双玉瞧着,不由得翘起嘴角。
真不愧是她,眼光真好,选到了这么一个宜居的好地方。
行路过半,林双玉渐渐有些体力不支。
木桶里的水被她又倒掉一些,不知道还能不能坚持走到城里。
但这关系到她能不能吃到米面,她已经吃够了清水煮鱼,急需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填饱肚子。
想到此处,她深吸一口气,蓄力提起木桶,想要追上前面的大部队。
就在她奋力拎起木桶时,突然感到手上一松。
诶?
她诧异的向一旁看去。
就见自己的木桶被放在了行进的板车上。
她还没搞清楚状况,就看板车旁的妇人把木桶向里面推了推,以防掉下来。
这时林双玉看清了妇人的样貌,正是那日在桃花村给她指路的婶子。
在陌生的地方,即便是见到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都会让人放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