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他们乘坐早班飞机抵达日内瓦。杜邦家族的豪宅坐落在莱芒湖畔,占地广阔,安保森严。管家引他们进入会客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从沙发上站起来。
"温女士,沈先生,久仰大名。"杜邦先生握手有力,法语口音的英语优雅而精准,"感谢你们这么快就赶来。"
温澜注意到老人身后站着一位年轻男子,亚洲面孔,穿着剪裁考究的西装,正用评估的目光打量他们。
"这位是我的艺术顾问,李明浩先生。"杜邦介绍道,"这批藏品是他推荐我购买的。"
李明浩上前一步,伸出手:"久闻两位在艺术品鉴定领域的大名。"他的英语几乎不带口音,握手时力道适中,但温澜敏锐地察觉到他的指尖有细微的颤抖。
"李先生是哪里人?"沈桉状似随意地问道,同时接过对方递来的名片。
"新加坡。"李明浩微笑,"但在伦敦和香港都生活过。"
温澜和沈桉交换了一个眼神。周叙深的主要活动区域正是香港和伦敦,这未免太过巧合。
"那么,让我们看看这些珍贵的藏品吧。"杜邦先生拍拍手,仆人拉开会客厅一侧的帷幕,露出一个精心布置的展示区。
温澜的专业本能立刻被唤醒。那里陈列着六件艺术品:两尊青铜器,一幅古画,一个瓷瓶和两件玉器。即使从远处看,那幅古画的装裱方式就引起了她的注意——与当初周叙深试图用来传递信息的画作如出一辙。
"我们可以近距离检查吗?"她问道。
"当然。"杜邦先生做了个请的手势,"所有藏品都经过初步鉴定,但我希望得到你们的专业意见。"
接下来的两小时里,温澜全神贯注地检查每件藏品。她使用随身携带的便携显微镜观察颜料和锈迹,用紫外线灯检查修复痕迹,甚至轻轻敲击瓷器听声音。沈桉则负责与杜邦先生交谈,巧妙地问出这批藏品的来源和价格。
"怎么样?"检查结束后,杜邦先生期待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