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梦文库

繁体版 简体版
甜梦文库 > 武松和金莲 > 第3章 第三回以命相搏金莲偿愿 要二给五武松买地

第3章 第三回以命相搏金莲偿愿 要二给五武松买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武松在马上拱拱手道一声,后会有期。与张超等人策马而去。

背后的武姓匪首高声说道:“他日我定去找都头请罪。”

武松回头说,道:“恭候佳期。”

武松一路走一路想,清河,阳谷不过是邻县,县城和县城也不过二百里地,如果是寻常百姓莫说万两白银,就是百两也被人掳掠去了。所以极少有商人带着银钱出来做生意。有的地方的某样东西出产的多了,当地消耗不及,就极度便宜,农人虽是丰收但是却无处可卖。可能这样东西在别处又是稀少之物,当地价格又极高了。那些敢于冒险的商人,如果成了,就获得暴利。

沧州有柴大哥,我如果能在阳谷站稳脚跟,如果在两地各开一个店,如果沧州的商人把钱寄存到柴大官人庄上,给他写一个凭据,让他只带着凭据来到阳谷,见到凭据,就可以从我这里给他银钱。收他百分之十的利钱,他们也是很高兴的。如果怕被人造了假的凭据欺骗,可以派人骑快马提前通知。那样就万无一失。如果一千两就可以收取一百两的利钱,雇人传递消息只用二两银子就够了。

武松这样想来心里觉得有了无限希望,觉得就可以把整个世界纳入自己的思维之中。不由脸上有了笑意。

旁边的张超无意中看武松脸上在笑,不由说道:“武都头可是在笑那伙山匪?”

武松略一怔,不好把心思全道明,于是说道:“是的,我在想,那伙人,破衣烂衫的,哪里像什么强人,不过是些吃不上饭的比一般百姓略强些的人罢了。世道怎么就到了现在这步田地。”

张超道:“百姓千辛万苦种出点粮食,打着皇粮国税的旗号,里正拿些,县里再些,朝廷再拿些。还能有多少,给老百姓留下的还不够吃饱的,老百姓无法,只能卖儿卖女,给地主老财当仆人,当小老婆。”

武松戚然道:“我也读过几本圣贤写的书,看到大同世界,人人相扶相助,大家一起种田,有粮大家一起分着吃,你为我盖屋,我为你织被。是何等幸福的世界,为何越是有点钱的人,越是趁火打劫,越是邻居遭遇不幸需要钱救急的时候,他有钱不借给他,却借机买下邻居的土地,再雇邻居给他做工,让邻居当他的奴仆。自己站在阴凉地里,买了丫鬟给他扇着扇子,吆五喝六的以工钱做威胁,催命似的催促别人干活,看到这等样人,我恨不得一拳将这样的人打死。”

张超道:“都头有所不知,以前尧舜之时也是有饭大家吃,有衣大家穿。尧舜手下那些臣子虽然有权力,但那些权力都是主持公道,为民排忧解难的,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哪有什么皇粮国税,土地都是大家的。大家同心其利断金,只要世界上的人同心协力做一件事请,没有不成功的。但是尧舜圣贤之后,有个矬王,这人原来只是尧舜手下的一个臣子,这人满口仁义道德,骨子里却是一肚子自私自利。尧舜去世以后,这个矬王因为得位不正,人心不服,都准备要把灯王推翻,矬王就在朝堂上对那些持有权柄的臣子说“你们手里掌握着判断是非,生杀予夺的权力,但是你们却还是和百姓一起劳作,辛苦劳累,尧舜都把你们教育傻了。”众人都呆了,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矬王收买的一个臣子故意说“启禀我王,我们看了美貌的女子也是夜不成寐啊,看到杀猪吃肉的时候,也想多分一些啊。你们是不是啊”众人一看既然有人带头说了,就纷纷“嗯嗯,是是”的说出了心里话,矬王哈哈大笑。说这好办啊,明日我就宣布土地都是朝廷所有,然后我再把整个王国的土地再分给你们。众臣惊道“分那么多土地,我们老婆孩子也种不了啊。”矬王又笑了,何必你们种,土地都成了你们的,那些百姓就没有地了,他们为了活命,就给你们当奴才了,他们的老婆孩子不都任你们驱使。说完哈哈大笑。众臣都欢欣鼓舞。第二天就发出王命,天下土地都归朝廷所有,不听命者杀无赦。于是有了皇粮国税。众位大臣人人都分得了几万亩田地,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都给那些臣子们当了奴才。那帮尧舜之臣一下从矬王手里得了那么大好处,都纷纷对矬王宣誓效忠。有些怀念尧舜时代的人都被冠以乱臣贼子杀掉了。矬王明白决不能让百姓同心,因为百姓人多,一旦同心,他和他的臣子富贵不保。于是又下一条王命谁有本事,谁有钱,谁就应该过好日子,大家不能一块受穷。这下子好了原来互帮互助的好邻居好兄弟,都互相坑骗起来。人人都种着灯王的一亩三分地,都一样交皇粮国税,谁能比谁好吗。要想比别人好,人无横财不富啊,偷牛偷羊。让百姓互相怨恨了,哪有什么齐心可言。矬王等人又收买了一批人造谣,说什么尧舜大同盛世,虽然平等但是人人都吃不饱穿不暖,非常贫穷。那群人也不用心想想,人人都有一个馒头,哪有什么贫富。当人人只有一个馒头,他有十个馒头的时候,那个有十个馒头的人才是富啊。那个人哪来的十个馒头,非偷即盗。都忘了当初尧舜的时候,尧舜手里也和百姓一样手里只有一个馒头啊。那些人何其愚蠢啊。原来的尧舜盛世都让灯王给败坏了。那些傻瓜们也不想想,即使尧舜时候人人有一个馒头,也没有卖儿卖女。看看现在那些人自己在地里种田,自己在城里老婆却陪着有钱人。不但不觉羞耻,还口中说多亏矬王让他们吃饱饭。这世界在愚蠢的人心里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我知都头菩萨心肠,即使你把心掏出来给他们吃,他们吃完了,你可有第二颗心,第三颗心给他们吃吗?”

武松听张超所言句句肺腑之言,武松道:“超兄所言甚是,他们不明白这世上最初哪有什么耕地,耕地都是人开垦出来的,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耕地,不是耕地的原野里面还有飞禽走兽,都是上等美食,哪有饿死人的道理,之所以会饿死人,是因为粮食都让矬王领着那帮老臣囤积起来了。但是谎言说的人多了,傻瓜们就都信了。虽然有很多愚昧阴狠之人,但那都是被欺骗了,被强权打成奴才了。万物都有强弱,聪明愚蠢的分别,只要强的帮助弱者,聪明的教导弱者,天下何愁不大同。”

张超摇摇头笑道:“或许都头的心胸我们难以猜度,这可能就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吧。但是如果都头能让天下大同,我举双手欢迎,即使顿顿没酒没肉,人手一个馒头我也愿意追随。”

武松笑着伸出手掌,道:“击掌为盟”

张超笑着说“好”击掌啪的一声。

其余九人也笑道:“我们也愿一人一个馒头追随都头”都纷纷与武松击掌。

谈笑中不嫌路长,不知不觉已经来到阳谷,到得紫石街武大住所。

十一个人鲜衣怒马,马蹄踏踏来到武大屋前。金莲和武大知道今天武松回来,出门看时,见陪着武松来的那么多人,个个身材魁梧,衣着不凡,马上挂着兵器。二人就估计是柴大官人派人给他送银钱的来了。十个人下马,手里都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布袋。

武松引领众人,把十个袋子都放到厢房里自己一袋黄金,让哥哥提到楼上。

武大金莲早已备好茶水,武松看十几个人在厅中太小了。就说道“我们去隔壁王干娘茶坊喝茶,吃些酒菜。哥哥嫂嫂在家看家不用管我们。”

武松就领着张超等十个人来到王干娘的茶坊。刚才王干娘早已看到,武松等人,见来茶坊立在门口满脸堆着笑。迎接都头进门。让王潮儿上茶。

武松道:“干娘有什么好酒好肉,尽管一并端上来。”

王干娘道:“现成的鸡鸭卤好的牛肉。”

武松道:“尽管端上来即可。”

王潮大盘子端上来小山似的的牛肉,鸡鸭堆在四周。顷刻间众好汉风大块吃肉大口喝酒。风卷残云一般。

王干娘看得都呆了。

张超等人酒足饭饱,和武松谈笑一会儿。然后道:“武都头,我们就此告辞,回去想大官人复命。”

武松看挽留不住。拿出一个布袋来,十两一锭的银元宝里面十个,对张超说道:“几位兄弟们陪我辛苦,路上买酒喝。我们都是好弟兄,不要推辞,等盖起酒楼来,到咱自己酒楼喝酒。”

张超不好推辞,收下了。十人飞身上马,拱手而去。

看众好汉走远,王干娘方才笑吟吟的对武松说道:“武都头的这些朋友吃饭的方式,我头一遭见,如一群猛虎一样。”她本想说饿狼,但又觉不好,就说猛虎。

武松笑道:“他们的本事你是没见,见了更是惊叹,个个都身怀绝技。”

王干娘又道:“刚才听那位好汉说盖起酒楼,莫不是武都头要在阳谷盖酒楼吗?”

武松看着王干娘瞪大的杏眼,笑道:“我正要问干娘,县衙东边二里那有一片低洼地,是谁家的?”

王干娘笑道:“怎么都头相中了那块地?”

武松:“我看那块地大,用土填平,也是一块好地方”。

王婆道:“如果都头觉得那地方好,我倒是认识那块地的主人。是本县招宣府王家的土地。那招宣府的林太太是东京林家的小姐,那林家也是赫赫有名,祖上是礼部尚书太子太傅,十七岁上嫁到招宣府,十九岁时生了一个儿子,二十岁上就守寡,生的儿子叫王三官,如今已经十九岁了。这孩子因为从小无人教养,林夫人虽说是大家小姐,但毕竟是妇道人家,管教无方,家里放着画一样的娘子不陪伴,偏偏去青楼勾栏里眠花宿柳。家业也败的差不多了。招宣府里的事林太太当家做主,家里的丫鬟也经过我手卖了三个了,我倒是与林太太相熟。”

武松听王干娘讲完,道:“那就劳烦干娘去问问?”

王婆笑道:“愿意为都头效劳。”这时王潮忙完活计从后厨走到前厅来。

王婆陪着笑问武松:“不知何时让小儿跟都头进县衙当差啊。”

武松笑了,看着王婆道:“我一直想着干娘来,我也才刚刚做了一月都头,用不多久,就让王潮兄弟跟我去县衙当差。干娘先不要对外人说。”

王婆听武松说,一直想着干娘来,心内一动,旋即明了,想着干娘儿子王潮的事情。王婆面上一红,说道:“有劳武都头了,我连王潮都未说过。”

武松道:“如此甚好,干娘算算多少酒饭钱。”

王婆道,:“一直想给都头送些礼物都头不要,今日就当我请都头了。”

武松道:“那怎么行,干娘我答应的事情,何须请。”说着从袋里掏出二两银子,放到桌上上欲走。

王婆道:“都头,实收也没这么多,一两五钱银子。”

武松道:“多了的五钱干娘收着,我以后来吃。”

王婆道:“好,盼都头多来几遭。明日我去招宣府问问。”

武松说声“好”,径自回到家中。

金莲开的门来,武松进厅见武大还拿着一个金元宝自己一边摩挲一边笑。

见武松归家,拿着金元宝对武松说道:“兄弟,这可是真的金元宝。银元宝见过几个,金元宝只听人说过,今天是第一次见。”

武松笑道:“是真的金元宝。哥哥这么喜欢就放在枕头下枕着睡吧。”

武大道:“我定是如此,不枕着睡觉,我怕是做了一场梦。”

金莲看到武大猥獕的样子,皱起眉头。又看看武松视金钱如无物气定神闲的样子。多么希望和自己同枕同眠的是这样一个人啊。

金莲倒了一杯茶,端给武松。“叔叔喝杯热茶。”

武松接过来喝了,对武大和金莲道:“我把马送到衙门,去面见大人。哥哥不要把这银钱的事情放在心上。”

武大笑着应诺。

武松骑上马回到县衙,史大人招入内堂,小丫鬟奉上香茶就退下。只有两人谈话。

武松道:“今天刚从柴大官人处回来,见到柴大官人转达了大人的话,柴大官人也非常仰慕大人。让我转交给大人一件东西以表敬意。”武松从怀里掏出一个油漆盒来,双手奉与史大人,史大人接过来,打开看时竟然是一颗鸡蛋大的珍珠,光彩夺目。

不由叹道:“柴大官人果是当世之孟尝,传言不谬。”史大人看了久久,方放入盒中置于一旁。

问武松道:“都头现已经对本县风土人情有所了解,你看民间对本官有什么议论。”

武松道:“都说大人是清正爱民的好官,无不夸赞。”

史大人面有喜色。说道:“能博得一个清名,也不枉我一番苦心。”

武松知道此时史大人对自己还不能推心置腹,一些话自己也不能多说,以免过早表露心迹,反而被人误解。

说了几句闲话,告辞退下。

武松走后,史大人又拿出那颗珍珠,细细把玩。心道如此大的珍珠,可是稀世之珍,出自南海百丈深处,百年老蚌才能产出,看来柴大官人真的和武松交情不浅。

武松回到家中。吃过晚饭。熟悉了几套拳脚。在院中舞了几遍刀法,只见白刃闪过,寒光一片,周身如一团白练一般,金莲搬了个凳子在旁边看着发呆。

金莲忽然道:“叔叔,女子可不可以学武术。”

武松愣了一下笑了,说道:“女子也可以学。江湖上也有使刀弄枪,杀人放火的女豪杰。”

金莲道:“那我也要学。”

武松没想到嫂嫂也要学武。说道:“那我教嫂嫂些拳脚功夫防身。”

金莲道:“我不学拳脚,我学刀法,一个女子又没有叔叔那般打虎的力气,学了拳法也杀不了人防不了身。用刀就可以。”

武松说道:“嫂嫂虽未学过武,但是说的都很有道理。兵刃正是弥补拳脚的不足。我耍几个招式给嫂嫂看。”武松说着拿刀把格挡,刺杀,砍几个招式给金莲演习了一遍。

金莲接过刀来劈、砍、格、刺,做了一遍倒是像模像样的。

武松说道:“嫂嫂学的真快,悟性真高。只是力量上小了些,刀重了些,以后再给嫂嫂做把轻的。”

金莲也觉拿着沉重,见武松这样说,就对武松说道:“叔叔说话定要算数,给我做把轻些的刀来。听说书的说起穆桂英手持雁翎刀,打破天门阵,我就想如果有人教我,我也能马上杀敌,做花木兰,穆桂英。叔叔定要教我。”

武松道:“嫂嫂巾帼不让须眉,我怎会不教呢。”

金莲听罢,天色不早,去做晚饭。武松院中练武,武大一个人在楼上把五十锭金元宝摆在床上,左看右看,横着排了再竖着排,喜不自禁。

待吃过晚饭,武松厢房看书,静坐冥思。思想以后之事。

第二日武松去县衙画卯回来,到了王婆的茶坊,听王潮说,王婆已经去了招宣府去见林太太。

武松又回到家中,金莲开门迎接武松进去。

武松从县衙画卯回来,来到王婆的茶坊,听王潮说,他妈妈去了招宣府。

武松知道是去问地的事情,就回到家中。金莲开门迎进武松,只见金莲穿着一袭绸缎的粉红衣裙,贴身又飘逸,一行一动,曲线可见,更显婀娜多姿的修长身材。

金莲满脸绯红,略显羞涩的对武松说道:“这是叔叔前几日买的那匹绸缎料子做的衣裙,叔叔看着好不好看。”

武松不敢看金莲的眼睛,看着金莲一头乌黑的长发道:“嫂嫂本来就身材高挑好看,穿了这身衣服更显好看了。”

金莲道:“今早王干娘就对我说,她去招宣府去问买地的事。我已经备好了酒菜,提前为叔叔庆祝一番。”

武松道:“干娘未回,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呢。”

金莲道:“叔叔放心,那块地已经闲了很久了。招宣府的王三官,整天在烟花柳巷逗留,前段时间听说都把他娘林太太的头面都偷出来当在了兴隆街的典当行里。当了三百两银子。活当变了死当。现在她还巴不得有人买了她的地去。总比去当铺来的体面些。”

金莲又道:‘这事准成,叔叔来桌上喝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