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微微一笑:“正是。“
老者长叹一声:“久闻温侯之名,想不到今日得见其部下。只是...“他环顾四周破败的景象,欲言又止。
张辽明白老者的心思,从马上翻身而下,走到老者身前,声音低沉而有力:“老丈放心,温侯此次前来,不是为了掠夺,而是重建。雒阳虽破,却仍是天下的中心。我等将重新修缮城池,恢复秩序,让百姓安居乐业。“
老者眼中闪烁着泪光,连连点头:“将军此言,若为真,老朽愿率雒阳遗民,尽力相助。“
“张将军!“一名斥候飞马而来,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城内已搜查完毕,确无伏兵。只有几万居民散居各处,多为老弱妇孺。另有一处,似为流民聚集地,约有万余人。“
张辽点点头,问那老者:“这些流民,可是近来才至?“
老者答道:“回将军的话,这些人多是从长安逃来的,也有从兖州等地迁来的。董卓焚城之后,雒阳十室九空,这些年陆续有人迁入,寻找容身之地。“
“他们可安分?“
“倒也不敢生事,只是食不果腹,偶有小偷小摸之举。“
张辽沉思片刻,转身对斥候道:“传令下去,全军入城,按照原定计划扎营。明日天明,召集城中居民,告知我军来意。“
“喏!“
夜幕降临,雒阳城内燃起了久违的灯火。那些隐匿在废墟中的居民,怯生生地望着这支突如其来的军队,眼中既有戒备,也有一丝微弱的希望。
“安排人手,明日开始清理街道,修缮城门。“张辽忽然说道,声音坚定有力,“传令下去,善待百姓,优待工匠,招揽流民,恢复雒阳生机。吾等来此,不是为了掠夺,而是为了重建!“
“喏!“成廉抱拳应道,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风吹过废墟,扬起一片尘土。在这片尘土之中,似乎有什么正在悄然苏醒,如同春草破土,如同朝阳东升,如同历史车轮转过一个关键的节点,驶向未知的未来。
张辽站在宫城废墟前,仿佛看到了一座新城在废墟上拔地而起,看到了温侯的旗帜在城头高高飘扬,看到了无数人潮涌向这座重生的城市。
宫城废墟前,张辽静立良久。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温侯的深意。
这不仅是占领一座城池,这是在谋划一个未来。
而他,张辽,将是这个未来的奠基者之一。
突然,在这寂静的夜色中,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沉寂,如同一把尖刀刺入了众人的心脏。那声音微弱却坚韧,仿佛是这座废都中唯一的生命脉动。
张辽不由自主地勒住马缰,侧耳倾听。啼哭声断断续续,从不远处的一座残破屋宇中传来。
“过去看看。“张辽翻身下马,大步走向那间破屋。
屋内,一对衣衫褴褛的男女靠坐在墙角,面容憔悴,目光呆滞。女子怀中抱着一个婴孩,干瘪的□□暴露在外,孩子费力地吮吸着,却只能得到一两滴稀薄的乳汁,随即便嚎啕大哭起来。
见张辽等人突然闯入,男子慌忙护在女子前面,二人一同跪倒。
“军爷饶命!“男子声音嘶哑,颤抖如秋叶,“我家孩子主要是饿的实在没办法,我家婆姨也好久没有吃东西了,根本没有奶水,孩子也吃不饱的。再这样下去——“
话未说完,那女子突然狠狠地一巴掌打向男子,眼中迸发出一种近乎疯狂的光芒:“我不会同意的!这是我的孩子,哪怕饿死也不会和张家换孩子。这是我的孩子!“她不停地重复这句话,声音由歇斯底里渐渐转为微弱的呜咽,最后几乎听不见了。
张辽见状大惊,一挥手:“速取水和干粮来!“
士兵们迅速从行囊中取出水囊和饼干,递给这对夫妇。二人接过食物,如饿狼扑食般狼吞虎咽,仿佛几日未进食。而那孩子仍在啼哭,小脸因饥饿而扭曲,令人心碎。
张辽不由转过身去,眨了眨眼睛,掩去眼中的湿润。几次征战沙场,他早已见惯了血与死亡,但这对夫妇和孩子的处境,却深深刺痛了他的心。这不是战场上的敌人,而是无辜的百姓,是这乱世中最脆弱的生命。
“成廉,我军是否有带一些粮草?“他沉声问道,声音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成廉立刻会意,回答道:“是的将军,我军虽然是急行军,但是温侯已经让人在濮阳和兖州购买粮草,让我们带了较多的粮草。“他顿了顿,补充道:“温侯似乎早已料到雒阳的情况不容乐观。“
张辽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温侯的远见,再次让他惊讶。在这乱世中,能有这般眼光的主公,实属难得。
“可曾侦查洛阳城内人口数目?“张辽问道,目光扫过破败的屋舍。
“大约六七万人。“成廉回答,“之前雒阳人口七八十万,但是董卓强制迁徙绝大部分人口,现在雒阳人口十不存一。只是各地的流民在这几年慢慢涌入雒阳,堪堪有这些人。“
张辽陷入沉思。六七万人,不算少了,但相比昔日的繁华,这座城市确实已是残破不堪。然而,只要有人在,这座城市就还有希望。
他转身,对成廉和宋宪下令:“取出我军部分粮草,准备大锅熬一些粥,然后告诉大家,温侯要来洛阳了,让大家放心,温侯会让大家吃饱饭的。“
成廉和宋宪领命而去,很快,城中响起了鼓声,士兵们开始在街头巷尾宣传,告诉百姓们温侯吕布即将来临,将重建雒阳,让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