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成廉、刘何与侯成四将军如秋风扫落叶般迅速从俘虏中挑选了四千精壮之士。这是他们第二次依照温侯之令重整军伍,手法已熟稔于心。三日之内,新军已列阵完毕,整齐划一,气势如虹。老卒们目光如炬,俯视着新兵,他们知道,在战场的洗礼下,这些菜鸟很快会蜕变成猛虎。
“此番整备,比往昔顺利十倍。“成廉抚须而笑,眼中闪烁着满意之色。
“温侯智谋超群,早有全盘筹划,咱们不过是照章行事罢了。“刘何回道,眼中满是钦佩之情。
待四千新军安置妥当,四人来到温侯帐前告辞。吕小布正在帐中研究地图,听闻他们到来,抬起头,嘴角挂着微笑。他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扫过四人,令人不自觉地挺直腰背。
“主公,兵马已整,请主公示下。“张辽单膝跪地,抱拳道。
吕小布放下手中的竹简,缓缓起身,声如雷鸣:“雒阳,天子所在,王朝之根基。诸位且去,为我夺得此城。“
“喏!“四将军齐声应道,声震营帐。
一路疾行,张辽等人率军抵达酸枣时,本欲扎营休整,再图进攻虎牢。然而,命运却在此刻抛来意外之喜。
“报——!“一名斥候风尘仆仆地闯入中军大帐,单膝跪地,“将军,虎牢关空虚,无一兵一卒把守!“
帐内瞬间寂静,继而爆发出一阵低沉的议论声。张辽眯起眼睛,脑中电光火石般闪过千百个念头。
“莫非是陷阱?“侯成谨慎地问道,他的手不自觉地按在了剑柄上。
张辽沉思片刻,忽然拍案而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传令下去,全军即刻出发,直取虎牢关!“
“是!“众将领轰然应诺。
军令如风,很快传遍全营。片刻之间,尘土飞扬,铁蹄声如雷,八千精兵向着命运的虎牢关奔去。
黄昏时分,张辽立于虎牢关前,仰望这座威名赫赫的雄关。夕阳的余晖为它披上一层血色的外衣,显得格外壮观而又有些凄凉。
“周穆王在此牢虎,故名虎牢。“张辽喃喃自语,目光扫过关隘的每一个角落,仿佛能看到千年前的历史场景。
虎牢关的地势堪称绝佳:一侧是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声轰鸣,如万马奔腾;另一侧则是嵩山峻岭,峭壁千仞,宛如天堑。关东则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只要占据雒阳,依托黄河与嵩山之险,便如铁桶一般,易守难攻。
张辽的思绪飘回了楚汉相争的岁月。那时的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在这片土地上拉锯了整整两年零三个月,大小战役百余场,最终奠定了大汉的基业。
“温侯弃濮阳、舍兖州而取雒阳,其志不在一州一郡,而在天下。“张辽心中暗忖,“温侯之谋略,恐怕已超越常人思虑。“
他正思索间,成廉急匆匆地策马而来:“将军,斥候回报,关内确无军队驻扎,只有些散兵游勇与流民盗匪盘踞。“
张辽眼中精光一闪:“传令全军,缓行入关!
缓缓骑入虎牢关,张辽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巍峨的嵩山如巨龙盘踞,云雾缭绕间若隐若现;滚滚黄河水拍击着岸边,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在讲述着千年的兴衰更替。
城墙上的刀痕箭孔诉说着无数的战争往事。张辽抚摸着粗糙的城墙,脑海中浮现出不久前温侯在此大战十八路诸侯的景象——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甚至以一敌三,力战刘备、关羽、张飞而不落下风。
“那一战,温侯一人压得十八路诸侯抬不起头来。“张辽轻声感叹,眼中满是崇敬。
“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光景,曾经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竟沦为乌鸦的乐园。“成廉叹息道,指着城墙上稀稀拉拉的人影和盘旋的乌鸦。
“世事无常,英雄气短。“刘何接道,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不过,这对我们而言,却是天赐良机。“
张辽凝视远方,雒阳方向的天空正泛起一片血色:“温侯命我等取雒阳,此乃天意。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一夜,明日拂晓,直取雒阳城!“
夜幕降临,营火如星,照亮了虎牢关的每一个角落。张辽站在城墙上,望着东方,那里有雒阳,有天子,也有他们的未来。
“奉先啊,“他在心中默念,“您让我等来到这历史的十字路口,是要复刻高祖的传奇,还是要书写属于您自己的霸业?“
风吹过,仿佛带来了远方温侯的低语:“天下,唯强者居之。“
张辽握紧了手中的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雒阳,他们来了。
夕阳西斜,余晖如血,为虎牢关的城墙镀上一层暗红色的光芒。张辽的身影在城墙上缓缓移动,犹如一柄锋利的剑,锐不可当却又沉稳内敛。他的眼睛如鹰隼般锐利,扫视着关内每一个角落,脑中已然勾勒出军事布防的蓝图。
远处,黄河奔腾咆哮,与嵩山的巍峨静穆形成鲜明对比。这片土地上曾经上演过无数英雄豪杰的传奇,而今日,又将掀开新的篇章。
一轮巡视结束,张辽停下脚步,转向身后的侯成。晚风拂过,吹动了他额前的一缕发丝。
“侯成,“张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依据温侯指示,我将率军急行前往雒阳。“
他指向东方,那里正是汗帝国心脏的方向,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而这虎牢关,乃雒阳东部门户,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吾欲将将此等要地交予你手,还望你不负众望,策应雒阳,陈留和濮阳。“
侯成的喉结动了动,眼中流露出一丝惊讶与感动。张辽注意到了这细微的变化,嘴角微不可察地上扬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