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风扫到书案上有一本书,下面杂乱地压着几页写着字的纸。
这只怕是皇上随手写的,他哪里敢多看御笔,只匆匆扫了一眼,看到露出的一页写的是——
“盛世无饥□,何须耕织忙”(此处非绿江口,是小庆子不认得这个字)
铁钩银划的十个字,果然是圣上的笔迹。
里头有一个字他并不认得,但联系上下文想去,也大概知道什么意思,只道是圣上有感而发。
早上起来圣上说要读书,不用人伺候,让自己一干人全部都在御书房外候着,无召不许进去。
自己等人便老实候着,想来这正是圣上读书读来的感想罢。
小庆子不敢擅动万岁笔墨,只等那小太监回来了,看着他将砚台笔洗都收拾妥了,这才罢了。
------
孟闻渊正认真地读着一本书。
他的表哥梅默迦正在书案前写着什么。
他写了一阵,搁下笔来,从孟闻渊身旁走过,径自到后面的书架上取了两本书下来。
这是孟家其中一间书房。
一间方方正正的小室,屋子四面墙壁皆是书架,满满地垒着各种书籍,中间是相对而置的两张书案,文房四宝皆是齐全的,专供孟家子侄读书。
梅默迦拿着书走回来,路过孟闻渊的书案时,他目光一滞,跟着便对着他摇了摇头。
他一眼就看出来,这个表弟哪里是在读书?
不过是在走神罢了。
梅默迦的母亲是孟家的女儿,论辈分正是孟闻渊的姑母。
梅家是京内的书香世家,梅父也在翰林院任职,但论及在文坛上的声名,梅家自然不如曲阜的孟氏家族了。
先帝曾言:“‘翰林之选尤重慎重,必人品端方,学问纯粹’。”
延嘉帝秉承先帝遗志,对掌院的人选拔擢慎之又慎。
若论儒学正统,当推圣人后裔传承的孔氏。
但因孔家这一代的家主立志闭门读书、修复先贤古籍,一定不愿出山,最终便由曲阜孟家的孟弘祺奉旨携家小进京赴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此议一出,朝野之中无人不服。
孟家进京,一面便也在京中开设族学。
一时京中世家慕名而来,都想让子侄在孟家求学。
孟家学风严谨,想去附学,只有束脩却是不够的。
孟弘祺与家中几位大儒设了考试的门槛,对众多学子一视同仁,择优者录。
盖因族学规模有限,先生精力更是有限。
这也是孟家的无奈之举。
为了避免落人口实,孟家便对亲族也是如此要求。
好在梅家家学渊博、子弟优秀,梅默迦和梅默选两兄弟都顺利地通过了入学试,被家里送来附学。
弟弟默选从小就是个中规中矩的学童,哥哥默迦却从记事起就更爱好岐黄之术,看医书多过四书。
他醉心医术,常常废寝忘食、答非所问,令人啼笑皆非,这才被越潜送了一个表字“槑”。
连姓氏合在一起,就叫他梅槑,叫起来倒是极顺口的。
然则梅槑只是一个治学极其专注的人罢了,并不真的是一个呆子。
他的心思敏锐细腻不亚于任何人,只是不肯在医术以外的事情上分散精力。
所以他也最不喜欢别人走神。
此刻他弯起食指,在表弟的桌案上叩了叩,轻声道:“若是看不进去,就不要看了。”
说完这句话,梅默迦又坐回自己的位置。
他将方才取来的书翻开,对着自己的笔记细细检索着,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