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满场文武百官俱是一愣,是啊,右佥都御史言语中如此明显的漏洞,打的分明就是往人身上泼脏水的主意。却因为被泼的那一位是叱咤风云残暴行事的摄政王,便觉得没什么问题。
做御史的,应当不畏强权,却也得高风亮节,公正处事。右佥都御史公然被桃七搏了面子,怒道:“你个奴婢懂得什么?我说的亲密是交谈时的姿态,而我与他们隔得远了,自然听不大清楚,又有何问题?况且不止我一人,许多位大人都亲眼见到过,你们说说看,我说的,可有一丝不对的地方?”
“怀志兄所言正是我所见到的。”
“不错,那时常极观前,摄政王与该名内监公然密谋,我们都看得一清二楚。”
“若非如此,那摄政王倒是说说看,那公公凑到面前说了些什么?”
“是啊,说啊!”右佥都御史指向宋无忌,“若道不出个四五六来,那今日摄政王谋逆的罪名是坐实了!”
于是,果真有几位大人此起彼伏附和了起来。其中有一半是御史,不知是受了那位四品上官的鼓舞还是怎么的,他们平日看宋无忌不顺眼,又摄于他的淫威不敢公然叫板,便借着今日他大祸临头,想要将他一举拉下马。
桃七重重地掌击两下,嗤笑:“真是太精彩了,喊个小宦官做做戏,你一言,我一语,就给人定了罪,还是毒害大岐皇帝的逆天大罪。怎么,朝廷重臣,每每下决断都是如此儿戏么?”
那御史被奚落得恼羞成怒,复指桃七骂道:“你是什么卑贱的货色,也敢来御前大放厥词?”
桃七要笑不笑地说:“满口污言秽语,三五成群聚在一堆,搬口舌,挑是非,比之那市井中的长舌妇也不遑多让,不知谁才是那大放厥词的货色呢?”
“你!”那人一下子哑口,在大殿之上与区区王府仆人斗嘴,实在是太失风度了,更丢脸的是他居然还吵不赢!
“糊擦屎,乱抹尿,大岐的御史便是如此毁谤人的吗?可真是教小女子大开眼界呢。”
那御史当即捂住胸膛,好似桃七再调侃两句,就要一口凌霄血溅洒大殿。
桃七感受到许多道奇异的目光在自己身上扫来扫去,上至一品大员,下至宫女太监,都直直地看着她。那些都是位极人臣,掌握大岐命脉,居庙堂高位之人。可桃七自己算什么,几个月前她还是染瓦坊的一名贱奴。
桃七恍然回神,她的身份只是个随从,此处终不是自己该插口的地方。就算运气好逞了一次口舌之快,实际上自己那点儿道行,跟这群朝廷里滑不溜秋的人精相比,一点也不够看。
奇怪的是,方才她一听那御史话中对宋无忌不利,便失去了大半理智,似乎已经自动将自个儿与宋无忌绑在了一条船上。其实也没错,她是他的女随,若宋无忌是凶手,能有她好果子吃吗?可女婢也不该不分场合地强出头为主子说话。
于是,桃七心中挣扎一番,决定不再言语。
“放肆!”太后终于放话,震慑全场。御史们都往下俯了俯。
这一句放肆显是冲着那尊卑不分的婢女去的,桃七被公然打压,气得剜了宋无忌几眼,要不是宋无忌做缩头乌龟,何至于她介小侍女出头争辩。
太后望向右手边的坐席,语意沉肃:“摄政王,你有何话说?”
宋无忌看着太医忙活着验那纸包,手指不经意地捻那串檀珠,意态懒散,久久不发一言。他竟然连太后都敢不理睬!
“摄政王,你是否指使那奴才给皇帝下毒?”太后又问,语气十分不虞。
桃七道:“回太后,回诸位大人,那太监的确在我们王爷结束祭祀大典之后自觉凑上来,他说的是要请王爷去含元殿的偏殿里头歇息,我家王爷也只是拒绝了提议。王爷根本没见过那包毒药,教唆下毒更是子虚乌有。请太后明察!”
桃七说完,磨了磨牙,又后悔不迭。她怎么又主动为宋王八说话了,气得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
可是她不说,主子王爷自己不说,更别指望冬囚能说上一两句了。一个两个都当锯嘴葫芦,桃七简直百爪挠心。只好安慰自己这不是自不量力,而是打圆场。对,是打圆场!她要是不打这个圆场,那岂不是他们三人今日都要被冤枉了去。
官员之中一位衣着深紫色正二品朝服之人,年约四旬,顶着张方正的大黑脸。本是文臣,却长得凶煞,凶煞中又带着凛凛的正气,正是大理寺卿熬堃(kun一声)。他信誓旦旦地说:“祭祀大典之后,居然有太监请了摄政王去歇息,那为何不请我等呐?难不成,对摄政王阁下的专门优待,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吗?”
熬堃速来与宋无忌不睦,满朝文武之中,也就他敢公然与宋无忌对着干了,抓到这样一个机会,他可得使劲儿拖宋无忌下水。
因熬堃是宋无忌的政敌,在朝政上常与他唱对角戏,矛盾冲突到了连烨都平民都晓得的程度。过去桃七对他的印象还挺不错的,可亲眼他与宋无忌针尖对麦芒的模样,更像是挖苦,实在没有君子之风。
桃七正要再辩,亦有官员不轻不重地道:“可是,下毒的主使若是摄政王,但为陛下解毒的那位,不也是摄政王的人吗?”
有人答道:“说不定,这就是摄政王安排的一场好戏。不然区区侍婢,为何能做出那么快的反应?运气还这么好,一举立下大功救了陛下的命?”
桃七不由得面色微变——这是要把她救皇帝的那点功劳一并消磨掉了。再看宋无忌闲云野鹤的姿态,一点儿也不着急的臭样子。桃七觉得自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这人成竹在胸,说不定已经想好脱罪之策了。
郭子乾道:“可一面下毒谋害,一面又遣使底下的人相救,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右佥都御史御史再道:“都说郭侍郎善于断案,难道不知,查案过程中,亦要分析人心。摄政王这么做,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人救下陛下,揽大功一件吗?”
郭子乾:“查案中要刺探人心不假,可刺探人心不是随意臆测动机。”
“郭子乾,你什么意思?”右佥都御史一向以为郭子乾也算是反摄政王的一党,没想到居然为宋无忌说话。
“你说动机,摄政王六年前从龙有功,倚仗功勋,早已一人之下,呼风唤雨,一手遮天,何需再救驾立功?又何屑于救驾立功?是以彭御史所说的动机,其实站不住脚。”
桃七觉得这姓郭的有两把臭刷子,开口几句话,便把皇帝、摄政王、众臣子都得罪了个遍。那些话看似是为摄政王开脱,可话里话外全是不好听的。可,似乎也只有这样的话,才是公允的,客观到了令人无法反驳,因为那些都是事实。
于是,右佥都御史彭怀志再度露出快喷血的脸色。
郭子乾不退不让,又道:“既然说到了断案,除了合理推断,还有更为基本的人证和物证。这位公公与摄政王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他的口供可算是人证,那物证呢?”
“那装番木鳖之毒的纸包……”
“何人能证明那就是摄政王给他的?难道那上面留有摄政王独特的印记或者气味吗?
“郭员外郎,你今日怎么变得好歹不分了呢?”彭御史甩袖子责骂道。
郭子乾朗声道:“查案,只管真与假,没有好与歹。”
“好!”宋无忌突然开口,“好一个只辨真假,不论好歹。”
他一放话,满场寂静,上一刻还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竟没人敢回他一句。宋无忌放眼望去,他双遍阅世情的眼珠,扫过一群各怀鬼胎的臣子,最后目光在方才站出来作证的那几个臣子身上落了两下,犹有深意。
他看人的时候,透出铁血的冷漠与风雅的贵气,明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怎么能同一时间,在同一个人身上,融合得这么恰恰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