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权主动提出暂缓寻找。而我却想到,如果真的能够设法与赵统结交,说不定这个出入城的问题也能解决呢?
黄权在寻访的过程中,还获得了一个消息——刘备时期仅存的五虎将赵云,目前卧病在床,可能已经时日无多。
我不免心动。我对赵云的感情是全然的尊敬,无论是一直以来对这个历史人物的印象,还是当年我在蜀汉时与他本人的切身交往。听闻老骥伏枥、见龙卸甲,我不免萌生一个念头——有没有可能,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再见这位名将一面?
我决定主动出击了。
筚红棘很快帮我摸清了赵统的日常行程。如我所料,他确实负责整个成都的布防、城门通行的核验。我们那个通行证“锦牌”,也是备案到他手上,尤其是延期需要他亲自核准。
我带着司马昭,在赵统休息这天,蹲守在距离他家最近的一处酒楼。
距离八月十五中秋节没剩几天了。街上巡逻的士兵明显增多,集市街头也悄然多了许多布置,以北城门的变化最为显著,甚至还在建设一个花楼。据说中秋当天,皇帝刘禅会登上花楼宴请群臣,一同赏月。
但实际上,中秋那天能不能看到月亮是很成问题的。
成都的秋季常常阴雨连绵,即便不下雨,也多阴天、有雾的天气,并不爽朗。像今天这样,薄薄一层云,阳光从云间浅浅洒下,已经算是好天气。
司马昭跟我早早来到预先踩好点的酒楼,要了楼上靠窗便于观察街道的位置,叫了小菜和茶水,守株待兔。
赵云的府邸依然没有变,仍在原来的位置。从外面看起来,建筑本身也没什么变化,只多了些燕子筑巢、藤蔓生长的痕迹,表明了时间的流动。
我的心思几乎不在眼前。
我想起十年前,年过半百的赵云宝刀未老,目光犀利却温和内敛,还送给我佩剑。这把剑后来遗失了,可即便它仍在我身边,我也不可能凭借它与赵云相认。
我又想起,星寰曾对我说、“并不一定要是魏”。他暗示过我,只要我选了,无论是吴还是蜀,天命都会倾斜。三分归于谁家,取决在我。
我真是何德何能,不过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人,竟然能有这种让三国的命运按照我的选择来前进的泼天殊荣。
“……权哥?叔权哥?”司马昭不解地问我,“你在想什么?你看那是不是赵统?”
我回过神来,心中一阵惭愧,赶忙振作起来看向司马昭所指的方向,竟然看到赵统带着两个贴身亲兵,身穿便装,朝着酒楼径直走来。
他这是……要上来?
我跟司马昭对视,从他眼中看出了和我同样的想法。我能感觉到自己有点紧张,想必司马昭大概也一样。我们本意只是想在这里等着碰运气,看能不能碰到赵统出门、跟踪一下什么的,没想到猝不及防能够撞个正着。
很快,店小二带着赵统和他的两个跟班的上楼来了。我用眼神示意司马昭保持镇定,展现出从容而不经意的样子,随意地回头看了他们一眼,恰恰与赵统的视线对上。
就听店小二还在跟他说:“公子觉得那边一张桌子如何?临街视野好的,就剩下这一张了。另外两张都有人订了。”
赵统的视线与我接触了短促的一瞬,很快分开,回应道:“就这张吧。”
完了,竟然是我们隔壁的桌子。我心里紧了一下,司马昭瞪着他那双本来就挺大的眼睛,无声问我“怎么办”。
我暗暗示意他别紧张、见机行事。
我跟司马昭是面对面,两人都侧身坐在栏杆旁。赵统则是面对街道坐了正位,两个跟班一左一右坐在两侧。他们坐在司马昭身后,他完全看不到他们,我能看到一半。
也不知道赵统休息的日子带着亲兵跑来酒楼干什么。坐着欣赏风景么?话说回来,他今年多大了?应该有二十五六了,该成家了吧?
我胡思乱想了一阵,不小心视线停留在赵统脸上时间过长,他忽然一下子扭头看过来,又跟我来了个对视。我赶紧撤回视线,却好像有点晚了。
赵统盯着我,看了很长时间。
我不敢再盯着他看,只好装作看风景的样子,尬笑一声:“阿昭你听说了吗,过几天中秋节,城里要举办灯会,咱们这一趟真是来得巧啊。”
司马昭僵硬地笑着附和:“可不是嘛,真叫人开心啊、哈哈……”
好尴尬。我们两个不会演戏的人从彼此脸上看到了绝望与崩溃。好在,赵统总算没有一直盯着我们不放,看了一阵之后将视线收了回去。
随后,他起身走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