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村吴家。
首富计划小分队——吴煦、二毛和狗子齐聚一堂在共商大计。
柳家搬家,考状元小分队要去书院入学谋前程;张荞在学堂和报社历练,大展拳脚;秀儿、大柱亦在酒楼和商行干得热火朝天。
十里学堂的同窗八人半——二毛算半个,只他们仨仍得过且过,除了聚宝集每月三天大集,再无旁的固定营生。
他们早早约过要摆摊开店,因吴煦忙着给瓷哥儿陪考去了,几经搁置。如今大事落定,二毛和狗子就坐不住,不约而同找来了吴家。
可吴煦没闲着,“我冤枉啊,毛,我这不是在做市场调研,写策划案嘛!”
“策划案?”
吴煦把自己写得乱七八糟的计划书取来给他们看。数年过去,他照旧有一手*狗爬字。
“你们看哈,这是我整理的亓镇中心范围几条繁华街市的环境位置,周边商铺品类特色,附近居住百姓特征和潜在需求。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咱们投钱投精力去做生意,没有前期调研,两眼一抹黑就去做,怎么行呢?”
“另外,有件事我事先问问你们意见,瓷哥儿他们搬去县城了,我将来也是要把生意做到县城的,所以并不打算在镇上租铺面,你们还是决定跟我一起吗?”
“跟!”二毛果断,吴煦此举正合他心意。
狗子想跟,但要跟家里商量。
有这份心就行,日子还长,吴煦也不要现在让他们下决心,不过事先通过气,让他们心中有数,更便于后续工作铺展。
然后就是讨论去哪里摆摊,摆摊卖什么。
吴煦列了三个方案。
一是吃食摊子,这是最稳妥的。民以食为天,只要东西好吃,他们肯卖力气,至少可以保证不亏钱。想挣钱就要卖些成本低,但样式新奇,没吃过没见过,容易卖出高价的东西。同时确保别的摊子轻易仿不出来,这样客源稳定,老客带新客,生意方可蒸蒸日上。
二是文创摊子,过去他们聚宝集摆摊,每每利润最多的就是跟读书有关的产品,比如手翻动画、植物书签和“状元”绣包等。没办法,时代使然,瑀朝科举之风盛行,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头百姓,绝大部分人对科举、对书生狂热的紧。凡是跟科举读书沾点边,他们就能理所当然地接受产品贵价利高。
三是两样搭着卖,这就有点杂。主要受众群体不一样,吃食嘛,要去热闹的街市,加之路边摊不雅,多是手边有点闲钱却不算富贵的百姓,买点吃食满足下口腹之欲,或是镇上卖力气的大汉,那就喜欢吃碳水。他又给二毛和狗子解释,碳水就是馒头、面、饼子等主食。然文创呢,就该选僻静点的街巷,最好是书铺书院旁边,哪里读书人多去哪。书生不食五谷,不知家中人料理柴米油盐辛苦,舍得买点消遣的小玩意和充脸面的新奇文具,越是少见、越是价高,反而愈加欢喜满意。
二毛疑惑打断:“啊?他们不吃米饭?吃的啊。”
吴煦打他脑门,“笨,听不出我是在阴阳、嘲讽他们嘛。他们就纯纯冤大头,不宰他们一顿,都对不起我辛苦摆摊流的汗水。”
他还很有一番自己道理,“他们把钱花在我这,总比花去那些乱七八糟的地方,整日看小人书,做书生小姐的白日梦好吧。我们再搞些催人励志的鸡汤、毒鸡汤,逼他们上进,到时他们爹娘还得感谢我呢!”
狗子震惊:……他好不要脸!属实是给人卖了还帮他数钱。
对此,二毛早见怪不怪。
他觉着两样混着卖好,“我们三个人可以弄大点的摊子,不然辛苦忙一场没赚上钱,或者文创没人买账反倒赔进去钱,那不白瞎嘛!不如回家种地。”
“我也偏向方案三,但是这样一来,择址很成问题呐。做长久生意,肯定不像在聚宝集,聚拢的人,大人小孩、书生苦力,都会来凑热闹。”
二毛抓抓头发,顿觉麻烦,“就没有一个地方,既有书生又喜欢买吃食的嘛。我们在聚宝集,不就好多小孩吵着买吃买喝又买玩具的吗?”
吴煦突然想到了县城的寒玉巷,住的都是读书人,家里孩子到了年纪也要上蒙学。
“有了,这儿,南面状元巷,这一片的读书人多,巷子拐道弯出来有茶楼,有早点摊,我观察过在这买早点的人不少。我们在这开状元摊子,铁定受欢迎!而且这块和林氏酒楼同方向,我们早上兴许可以搭庄子往酒楼送菜的顺风骡车进镇子,晚上自己回村。”
“状元摊子?”
“没错!状元茶、状元糕、状元酒……想考状元,就来我们摊子,吃了我们的点心,用了我们的文具,美美考上状元。每天一句心灵鸡汤,像什么: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努力;被窝、杂耍,统统都是阻拦你考状元的绊脚石;状元不是等来的,你必须跑过所有人,才能金榜题名!我就不信那些读书读傻了的书生不买账!”
二毛和狗子两脸崇拜,掌声如雷,“哇!听着人好有干劲。”怪不得叫鸡汤,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农家子喝了鸡汤,能干劲满满去种田,读书人喝了读书人的鸡汤,也能干劲满满去科举!
特别是狗子,他没正儿八经地参与过他们前期的头脑风暴会,听吴煦一席话,佩服得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