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梁霈的,是纪莘的沉默。
纪莘在思考,心悦一个人该是什么样的,想着想着,她想到了桓晋。
“我应当是不喜欢陈,孟二郎的。我从前喜欢过一个人,我只见过那人一面,然后便喜欢了。那种感觉和我对孟二郎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所以我应当不喜欢他。”
梁霈又捂住檀口,眼中是无尽的好奇与兴奋,“你竟有过喜欢的男子!那人是什么样子的?”
纪莘手臂搭在膝盖上,以手托腮,回忆道:“有一年上元节,我在街市上闲逛,无意中就遇到了他。其实那时我都没有和他说话,但当时的那一幕很美好,他也很美好,所以我一直都记得。”
“你后来没再遇到过他?”
“其实,遇到过。”
梁霈兴致勃勃地追问:“然后呢?”
纪莘失笑,回道:“没有然后了。记忆固然美好,但他更像是我心中的一个美好的影子,再见到他时,早已物是人非,我也并没有想要如何。”
梁霈听得困惑,“你这种态度,算是喜欢吗?若是喜欢一个人,难道不应该是时时刻刻地想与他在一处?”
因为梁霈的话,纪莘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陈氿,还有他那些令她面红耳赤的话。
陈氿说,他想与她朝朝暮暮,生生世世。
如果这是喜欢一个人,那么无论是对陈氿还是对桓晋,纪莘似乎都谈不上喜欢。
这题太难,纪莘回答不出,只好掬起一捧水,向梁霈泼去,“你问我问了这么久,怎么不说说你自己!”
梁霈笑嘻嘻地躲开,“我有什么可说的,从来没有任何一个郎君,那般直接地向我表明过心意!”
一抹红晕飘上纪莘面颊,纪莘把手伸到梁霈腰间呵痒,“你不许说了,不许说了!”
两人笑闹了一阵后,纪莘正色道:“六娘,我认真地问你,你如今是何打算?今日我们来时,我看见三夫人又对你耳提面命许久,她是不是又想借着宴席,为你寻一门好亲事?”
梁霈眉目间染上忧伤,“是,阿娘说,明日从玄元观回去后,直到公主的生辰宴之前,不许我再出门。阿娘这次拼了命地和两位伯母争抢好的布料、首饰,就是为了让我以最好的模样参加宴席。”
纪莘没有说话,梁霈又道:“珍珍,你知道吗,其实早些年阿娘不是现在这样的。在我幼时的记忆中,阿娘虽然爽朗、泼辣,但她对我们和阿耶是很温柔、很通情达理的。可是阿耶不成器,阿娘自伤是商户女,无法帮衬阿耶,她一面觉得自卑,一面又非要和伯母、叔母们争个高下,证明她不比别人差。渐渐地,阿娘的脾气就越来越不好了。”
“阿娘指望不上阿耶,便把所有希望放在了儿女们身上。她常常说我不争气、无用,我听得多了,也觉得自己无用。可是认识你之后,我有些想明白了,人不应该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我不该因为阿娘的话,便觉得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嫁到一个好人家,然后仰仗着夫君为阿耶和弟弟铺路。”
“珍珍,我要离开梁家,自立门户,我一定可以养活自己,我不需要依靠任何人。”
纪莘握住梁霈双手,“六娘,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还有,你不是无用的,没人有权力规定我们生来就必须要对谁有用,我们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有用,这就够了。”
梁霈眼眶泛红,微笑着对纪莘点了点头。
突然之间,一声刺耳的尖叫打破了山谷的宁静。
纪莘和梁霈本能地抬头,向声音源头望去。
一处陡峭的山崖上,一个身影以极快的速度翻滚而下,不断地撞击着岩石和树枝,带得无数土块和树叶簌簌落下。
最后,那身影被一处树杈绊住,重重一震后,卡在了树杈中央。
纪莘和梁霈都被惊得说不出话,在那身影不再滚动后,仿佛又过了许久,梁霈转头看向纪莘,“珍珍,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救他?”
纪莘的视线落在山崖上,闻言回应梁霈道:“那处树杈太高,我们上不去的。而且,他一定受伤颇重,势必需要人用担架将他抬回去。我们回道观吧,多喊几个仆役过来,让他们来抬人。”
“好。”
纪莘和梁霈快速地召集了几名仆役,将坠崖之人小心地从树杈上搬下来,纪莘这才看出,原来坠崖的是一名年轻妇人。
将人送入道观后,这一次韩氏和杨氏的反应难得地一致。
“你们这是从何处捡来的人,这人伤得这么重,定然活不成了,真是晦气。”
纪莘没有理会韩氏和杨氏,问玄元观中赶来查看伤者的道姑:“请问观中是否有医者和伤药,能否救治这位夫人?”
道姑道:“观中常备伤药,但这位夫人受伤太重,须得有郎中为她诊治。”
纪莘当机立断:“好,此处离城门不远,我这就回城去请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