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有一言,敬请诸公指教。”
“礼者,定人之名分,辨人之尊卑,而教之以事也。然若有悖礼者,徒以言辞道德感之,而不加以惩,则礼制将不守,犹如周室之乱,人皆得问鼎也。
人智者,能见已然之事,而不能预见未然。礼者,防于未然者也;法者,惩已然者也。故法之用显,而礼之用隐。立严法,以庆赏善,以刑罚恶,则人皆敛行,畏于刑矣。
法者,治国之器也,唯其严明,国乃得安泰繁荣。唯有厉行法度,国方可安而强。需明法律,施重刑,以护社稷之序。重法之威,不可侵犯人皆畏法,则法威乃立,百官庶民皆不敢轻犯。而后法律之威立,百官庶民皆不敢轻犯。
欲国富强,必强其治。君者,至尊也,不可轻侮。违君命者,必重惩之,以维君威而统一国。勿使乡野之间轻议君事国政。”
“伶牙俐齿,巧言善辩。让在下来会会你。”一头戴武弁大冠的留着短须的人出列,“不知兵法郡主可有见解?”
一将功成万骨枯。此人身经百战,身上自带一股煞气。久在军中,有不怒自威之霸气。他借着身形优势低目看韦娴儿,无端给她施压。
那层看不见的黑云自韦娴儿头顶压下来,虽知道他不会动手,但力量的悬殊总是会给人一种压迫感,让人不自觉地从心里生出畏惧。
她朝来人恭敬地行了一个万福礼,并不闪躲他如利剑般的目光。水虽柔,却也有滔天之势,她以柔化刚地轻轻将那朵黑云摘去,如山涧兰草风雨不动,无刚毅之外表,仍有刚毅之心。“略懂一二,请将军赐教。儿洗耳恭听。”
“孙子曰:‘善战者,求之于势。’今异族犯我,二位皇子领兵作战,要靠什么‘势’?”即便是能辩那些文官,他并不认为这个乳臭未干的丫头,还真的懂战场上那些风云变幻的东西。无非就是纸上谈兵,对兵书夸夸其谈罢了。他以河北的局势来考问,必答不上来。
“儿对之。诸葛先生曾著兵书言:夫计谋欲密,攻敌欲疾,获若鹰击,战若河决,则兵未劳而敌自散,此用兵之势为将者之内势也。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战之所胜,在顺民心;战之所败,在逆民心。四海之民心久已归附,百姓于斯土安居乐业,然忽遭外夷之侵扰,民甚恶之。日日夜夜,思欲驱之而后快。此外势一;今陛下锐意兴治,百官竭诚辅弼,国势富强,民安物阜。鲜卑乘河北旱灾而进犯,此乃乘虚而入,不义之举也。以道义之师伐无道之贼,此外势二;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人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扰,有死之荣, 无生之辱, 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 贤而能下, 刚而能忍, 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 善固疆场, 长於箭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 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疆虏, 怯於小战,勇於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 勇而多计 , 此之谓大将。今四海已平,陛下弘纳贤才,军旅之内,有斯九将也。
二位殿下治军严明,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有此六势,我大魏仁义之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