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四年10月(前204年),刘邦的受降书寄到了临淄,齐国君臣知道刘邦本人此刻忙着攻城,是以并不责怪汉王礼数不周。为了表示诚意,田广特地将平原一带的驻军召回临淄,名为拱卫都城,实则是向汉王臣服。
韩信此前受了刘邦的军令,于是驻军十万于平原津,然而过去的数月间他严禁手下的将士渡河,只是与对岸的齐军大眼瞪小眼。那时刘邦连着丢了荥阳和成皋,根本指挥不了韩信,于是才有了郦食其自请出使齐国这件事。
汉王四年11月(前204年),韩信陆续收到了汉王收复成皋,魏相彭越收复梁地,彭越和汉王的军队收复了楚国诸多郡县等情报,急得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抓耳挠腮地想着要将功补过。
韩信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向汉王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口口声声说要为汉王攻打齐国。就在他整装待发时,才发现对面的齐军已经撤离了。派去成皋的使者也很快回来,告诉他郦食其不费一兵一卒劝降了齐国,汉王不日将来平原津。
韩信吓得要死,上一次在修武县汉王刚收了他的兵权,如今汉王再来,他实在是无处藏身。
“这次我死定了!”韩信放声嚎哭,他两度违抗王命,眼前浮现出汉王不怒而威的面容,韩信不由瘫倒在地。
这时蒯彻谏言:“兵法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的就是如今这种天下混战的情景啊!”韩信举着加盖汉王印玺的停战书,哭丧着脸说道:“吾王诏曰,天下已定,命信鸣金收兵。”蒯彻夺过韩信手中的帛书,投入油灯中:“什么停战书?如今兵荒马乱,使者死在半路上也是常有的事。相国大人四处招兵募马,为我王收复齐国,功在社稷。”
韩信心里已经被蒯彻说动了,但是嘴上依然支支吾吾:“可是郦生......”
蒯彻知道他那点小心思,顺着他的心思说道:“相国为汉王立下不世之功,吾王数月前命大人讨伐齐国,您怎可把功劳让给一个区区腐儒?”
韩信下定了决心,当即命手下将士把送信的使者拖出去斩了,连夜渡过平原津,浩浩荡荡地往齐国杀去。
韩信帐下的小兵几乎都是他自己招募的,然而头目们清一色是刘邦的心腹。就拿伐齐之战来说:监军曹参,五大夫将傅宽,郎中将灌婴,楼烦将丁复,中涓骑丁礼,以及早年跟随刘邦的名将柴武和近年刚从楚国过来的郎中骑将吕马童。
是以韩信的一举一动都被这群人看在眼里,大伙儿早就知道韩信有不臣之心,之前没有告诉汉王是因为刘邦忙着攻城,即使知道韩信是个忘恩负义、两面三刀的小人又能如何?只会让大王气坏了身体!
如今众人没有这番顾虑,平原津距离成皋,走水路并不远,一封六尺余长的帛书很快就摆在了刘邦的案前,里面详细记录了韩信数月来的各种小动作,以及他此刻正在伐齐的路上。
刘邦看了帛书,大惊失色。立刻派遣两拨使者,分别前往平原津和齐国的平原县阻拦韩信。使者很快来报:韩信大军长驱直入,自平原南下,摧毁齐国边境十余城。
使者还带回了一个噩耗:齐王田广杀死了郦食其,向汉国宣战。
郦食其,是仁厚长者。平日里除了吃肉喝酒没有别的喜好,众将士这一二年来与他一同守城,大多受过他的恩惠。
韩信,韩信他杀死了郦生,他是蓄意谋杀。
众人无不义愤填膺:“小人韩信,着实当杀。吾恨不能啖其肉,寝其皮,挫其骨。”
有人说道:“请吾王下旨,生擒叛将韩信,押往王都枭首示众,并夷其三族!”
“杀了韩信,杀了韩信。”众人异口同声。
“木已成舟,”刘邦一拳打在案几上,缓缓说道,“不如顺水推舟。”
胜利在即,整座城池却笼罩在悲伤中,众人低头默哀,不忍心去看汉王眼眶中的泪水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