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岸的汉军挥着长矛和长戟,向着赵军骂骂咧咧。赵军更加气势汹汹地渡河,他们迫不及待地要杀到对岸,用这些嘴臭的汉军祭河。
战船行至宽敞处,两岸上突然射出无数带着火把的箭矢,赵军惊慌失措,有的人重了箭,有的船着了火,慌成一团。
有些将士冒着箭雨冲往河对岸,有些则调转船头,往回逃命。黄河上火光冲天,呼号连连。
韩信躲在岸边的树丛里,对手下战士赞许道:“好样的,射死他们。”
赵军的逃兵弃船上岸,却见自己的大营上空飘着汉军的大旗,顿时又往黄河边上跑。不料汉军从他们的旧营里冲了出来,一手执剑,一手握盾,大喊着“冲啊!杀啊!”把这些丢盔弃甲的赵军剁成了肉泥。
为何汉军会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赵营呢?
原来韩信派出的两千先锋部队提前观测到了赵军的空营后,次日清晨趁着赵军渡河,进了赵营,拔掉赵军的大旗,插上汉军旗,并埋伏在大营里,专门等着这些回来送死的赵军。
另一边,九死一生渡过黄河的赵军,原本以为汉军只有一万人,殊不知两岸的汉军纷纷跳了出来,将他们一网打尽。
就这样,韩信运用三万将士,只花了一上午功夫,就打败了赵国的三十万大军,并在泜水斩杀了陈馀,赵歇逃回了襄国。
韩信命令手下将士不要杀李左车,有能擒李左车者赏千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快就有士兵把李左车绑到了他面前。韩信替李左车松了绑,请他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向他一拜再拜。
李左车大为惶恐:“将军如何行此大礼?不敢当,实在不敢当。”
韩信笑言:“若是陈馀采纳了先生的谏言,我又如何能够取胜?”
韩信手下的将士们也感到奇怪,他们人数不多,也不占据地理优势,更何况汉军的精兵良将统统都在关中一带拱卫太子,大王自己手里都是些杂牌军,分给韩信的更是一些鱼虾鳖蟹。这么一群人,居然轻轻松松就打败了赵国的三十万精兵。
众人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这么猛,于是前来问韩信。韩信是什么人?他是天才军事家。他的军事理论有几个人能看得懂呢?能懂他的作战手法的必然也是杰出的军事家,而不是眼前的这帮臭鱼烂虾!
于是韩信莞尔一笑:“这也是兵法上所说的内容啊,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这个道理。”
一千年后,李世民身边有个将军叫李靖,他以韩信为自己的榜样,却发现怎么也参不透背水一战的奥秘,于是丢下了手中的《史记》,轻蔑一笑:“司马太监不懂军事,乱写一气。”
司马迁不懂军事很正常,但是李靖作为军事家,却不能参透背水一战的奥秘,和韩信手下的那些杂牌兵没什么两样子。只不过他的直系上司是另一个军事天才李世民,使竖子成名!
韩信用兵在于一个字:奇,他是古往今来的军事家中把声东击西四个字运用得炉火纯青的高手。
韩信打败了赵军,于是想要趁机讨伐齐国和燕国。他拜李左车为师,向他请教齐国和燕国的地形风貌及军政布局,从而为攻打两国做准备。
李左车不忍心生灵涂炭,也不是很服气韩信,尽管韩信很真诚地对待他。
他先是推辞了一番,谎称自己兵败,不足以共谋。
韩信礼数更加谦恭,态度更加周到,请求他出谋划策。
于是李左车说道:“将军不到半日功夫,杀了赵军二十余万,受降十余万,百战百胜的成安君身死泜水,您的威名早已令燕赵之地闻风丧胆。兵法有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如派遣使者前往燕地,诉说将军的威名,燕王必然不战而降。”
韩信皱眉:“那齐国呢?”
李左车:“将军长途跋涉,将士们劳苦困顿,此番前往发齐,定然全军覆没,反而伤了您的威名。不如在赵地休息数十日,让将士们饮酒吃肉,缓解长途跋涉的劳累。”
韩信沉默不语,李左车见他似乎不信任自己,于是亲自出使燕国,将韩信在不足半日功夫打下了整个赵国,杀了陈馀,生擒赵歇的事迹说给燕王听。
燕王臧荼大为怖骇,当场举国投降。
这天下午,刘邦正在吃饭,韩信的捷报传来,轻描淡写地说了自己打下赵国又收复燕国的事迹,言辞恳切地请求汉王立张耳为赵王,安抚赵国民众。
刘邦应允了,于是张耳在赵地为王,和韩信一起驻军赵国。
至此,黄河以北的燕赵魏三国均被纳入了汉国的版图,时为汉王三年十月(前205年)。
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得以在短短五个月里转败为胜,牢牢占据了整个天下的西部和北部。其中,黄河以北的全部地盘,都是韩信的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