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一个是女王本人,另外两个寄宿在书里也没少被女王带进卧室,对举国之力供养出来的这一切自然是习以为常。
不过,眼下除了参观卧室,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
拉夏贝尔女王把书放在床头柜上,语气轻松愉悦:“说吧,想和我交换什么?”
是的,我想出的办法就是直接和女王摊牌。
平心而论,如果有预知未来的机会,我想任何人都不可能放弃。而对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预言魔法的吸引力只会更大。
我们需要的只是她的血而已,虽然除此之外肯定还有别的不可控的代价,但对从贫民窟杀出来的实权女王来说,又有什么代价是她付不起的呢?
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但我感觉赢面应该还挺大的。
因为我手里还握着另一个筹码——我的仇人。
原谅我对魔法的不熟悉吧,以至于我现在才发现被害人与凶手之间的强因果关系足够我对范特西使用任何我想用的魔法,而它们无一例外都会成功。
但这当然也有代价。
举个例子。如果我对范特西使用足以致死的加害魔法,在他死后,我也会因为因果而跟着死去。
但如果只是从他身上偷点东西,或者让他连续做一个月噩梦,这种程度的小打小闹,对我就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我的态度从始至终就是——报仇是要报的,但为了报仇赔上自己不值得。
现在对我来说,留着他的命,利用我们之间因一命之仇产生的因果来威胁女王,毫无疑问是更划算的。
这也是我“亲切”地称呼他为外援的原因。不出意外的话,我即将拥有一个终身免费劳动力,如果还能借此通过女王找到复活的办法,在我心里,对他的仇恨差不多就能够消弭了。
顶多等复活之后再多捅他几刀泄愤。
至于这样的因果律杀器,为什么之前的我不知道呢?
很遗憾,这就跟一个小学生看高数一样,教材上的确什么都有,但哪怕你把书翻来覆去看了十遍,你也很难理解其中的大部分内容。
也许能看得懂里面的数字,正如我能学会里面的魔法,但背后的大部分原理,我都无法理解。
而我为什么突然又知道了呢?
感谢魔法世界,在这里学习有的时候是不用动脑子的!只需要一点点运气。
用人话解释一下,就是某天我开着监视魔法发呆的时候,从某个信息流里捕捉到了一个特殊的魔法回路。我识别并学习了这个魔法回路,从中理解了这个因果律。
更简洁一点的解释,就是我旁观了一位女官对自己家人的复仇后,从她使用的魔法里学会了因果律的用法。
那种感觉非常玄妙,好像在那一瞬间,我变得能理解一切,万事万物在我眼中都能用因果相连。可惜的是这样的状态仅维持了不到一秒,我只来得及学会我最重视的复仇有关的因果律。
因果其实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一般人无法看见并使用它。但在我偶然看到了因果线之后,我学会了使用复仇相关的因果。
这说起来很抽象,使用起来更抽象。总而言之,我走了大运。
这样的魔法在我待的这本魔法书里当然没有记载。想不到有一天我居然能自创魔法,我也是出息了。或许是因为我复仇的怒火感动了上天吧。
总之,在掌握了因果律魔法后,我顺着因果线进入了范特西的梦境,给他种下了暗示,借他的口传达我的意思——想和女王做个交易。在表达了我的意思的同时,也是暗示女王我有操控范特西的手段,拿她的亲生兄长威胁她。
这个交易其实并不是非要等到海神节前夜,但为了佐证我话语的可信度,我用因果线预测了范特西段时间内的未来,代价当然由范特西自己支付。其实也没什么,只是让他不小心骨折加倒霉一个月而已。
由于第一次在魔法上套魔法,操作不太熟练,我仅预测到了一周内的未来。
其中,在范特西的大部分暗杀、挑拨离间、卧底跳反等贫瘠的日常中,海神节前夜发生的事最精彩,也最重要,于是我决定以这件事为筹码,争取女王的信任。
给范特西种下的暗示中,我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我是魔法书,想和您做个交易。为了得到您的信任,先送您一个见面礼:海神节前夜,您将遭到二十三次暗杀。】
发出这样的讯息后,女王当然没有第一时间相信我。这周内我和女王的来回折腾试探暂且按下不提,总而言之,为了取信于她,我给出了每次暗杀的详细信息。在第十九次暗杀也完美吻合了我给的信息之后,女王终于决定和我好好谈谈。
折腾了这么久,为的其实就是拿到女王的血之后能控制女王而已。但在提出要求之前,今晚亲眼见识到她手段的我犹豫了。
纵使得到了她的血,两辈子没玩过心眼的我真的能操控得了女王吗?
谨慎思考了一会儿,借由魔法书自带的发信功能,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如果您愿意,借由您的血,我能为您预知未来。作为交换,我想得到能够变成人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