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到了飞泉宫便各自告别,荔桑和汲秋准备回到云镜殿侍奉,度宜则准备去同德堂给诸亲请安准备入座。
同德堂又名同德殿,是飞泉宫最大最主要的建筑,也是度太后日常接见来客的主殿,因太后不喜同德殿三字,便将同德殿改为了同德堂。那日汲秋就是在同德堂第一次看见的蔡吾大人。
同德堂向南边敞开,两侧有供人上下的东西二阶。东阶为度氏内亲眷所走,西阶为客阶,供族中旁系子弟行走。同德堂有内外两个庭院,前庭已经被内府的尚局们装饰了种种花卉盆栽,内院则让给了今日从宫中内廷太乐署拨来的女子们,准备演出昆曲戏码。
汲秋和荔桑到云镜殿的时候,田嬷嬷正在给度皇太后梳头穿衣,汲秋上前给太后请安汇报了接待情况,度太后一边听一边问,荔桑接过小侍女端来的面盆,准备给太后拧毛巾洗手。旁边的尚衣局已经熨好了一套大袖霞帔与绛色红裙,还有几串颜色各异的玉佩子,另一侍女手上则捧着花钗冠,等着度太后做最后的决定。
只听见太后淡淡的说:“今日是家宴,不兴这些,秋儿去后殿把皇帝上次寄来的那套青色绸缎常服拿来,哀家看着配这条金边红裙倒是好看,再拿些珍珠钗环来,让这老婆子替我簪上。”
“哎呦,太后娘娘,今日阖族大宴,您穿这么素雅,岂不是让底下的人臊得慌,太后也要心疼我们才是。”
“可不是,若是传到长公主耳里,公主又是要心疼娘娘的。”旁边的林嬷嬷田嬷嬷听见太后要换成常服,连忙阻止说道。“你们这些老东西会说,罢了罢了,听你们得就是了。”
于是,几个嬷嬷紧赶着给太后换好衣服,让汲秋和荔桑跟在身后扶着度太后去了同德堂。
同德堂今日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东西两边的金仙鹤早已被搬到殿后,让出位置来摆放酒桌。东西两边一人一案,最西边坐着阳城公主,襄侯父子,接下来就是胶西王和王妃。东边为首则坐着度相国和度宜。按每家每户的人数,总共摆了几十案。
一群扶着太后进堂入座,众人都回到自己的座位,没了声音,纷纷给太后行礼。太后一脸笑着,一面摆手让大家起身不必客气。待到太后坐定之后,田嬷嬷宣人上酒上菜,汲秋和荔桑站在太后身后准备侍奉。
阳城公主先起身敬酒恭祝太后身体安康,席下之人按照次序一一来向太后敬酒,有些太后记不得名字的热切询问了一番父母如何了。
一番觥筹交错,酒足饭饱之后便到了赏赐宴。汲秋服侍完飨宴还在心想赏赐宴到底赏赐些什么物件,就听见田嬷嬷拿着红色纸笺高声念到:“宣阳城公主上前。赐金如意十柄,金漆山水图套盒一组,彩漆嵌螺钿方盒一个,安息月牙镜一柄,金镶红宝石戒指三枚。”
公主可真受宠!这些平常太后自己都不舍得拿出来用。汲秋和荔桑对了对眼神,都觉得对方和自己想的是一样的。
太后开口道:“哀家去年患疾,阳城不远万里每日从帝京来关心我,就把这些赏给阳城。”阳城公主收下赏赐,笑着说道:“女儿为母亲是应该的,谢母亲恩典。”
田嬷嬷接下来又宣到:“宣襄侯世子李诘,赏赐弓箭撒袋一副,大荷包一对,佛头青布十疋。”
汲秋看着李诘正在悄悄为隔壁的胶西王妃看相,听到自己的名字,忙不迭地跑上前领赏。“今日赏你,明日来给我看相可好?”太后笑着看着李诘。
李诘一脸通红挠挠头跪下回到:“太后娘娘洪福之人,金贵之命。羞煞小侄了,小侄是天桥杂耍卖艺的,太后怎么还戳穿我呢。”逗得太后又加赏一对越窑腊梅瓶。
李诘退下后,田嬷嬷宣了后院太乐署的班子进来唱了一出《荆钗记》,换了李嬷嬷准备宣新的赏赐。
“宣国子监主簿度宜,尚仪掌侍女史汲秋,各赏斋戒牌一副,金丝小荷包一对,徽墨一盒。”
?
汲秋以为自己听错了,忙的找度宜在哪里,没想到度宜也是一脸惊讶正在找汲秋。
两个人眼神对上,彼此都在怀疑是不是李嬷嬷宣错了。
李嬷嬷刚一宣,原本热闹交头接耳的台下便一片寂静,纷纷看向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