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卖鸡蛋,周夫郎和裴乐决定提前半个时辰出发。
打算先在老地方卖,等私塾门口人多了,再去私塾卖。
两人套好牛车刚要出门,就听见了一阵爽利笑声,紧接着是女人的声音,“看来我来得正好,赶上了。”
“三嫂。”裴乐唤来人。
魏芝个子不高,为人却利落,脚步也快。她擓着个篮子,几步就走到了牛车旁,“家里缺针线了,我想着你们今儿肯定要去镇上,就来蹭个车。”
裴家三房也住在大东村,两家经常串门,彼此间说话就没那么客套。
“行啊。”周夫郎笑说,“你坐上就是。”
魏芝却并没有立即上车,她把篮子面上的麻布掀开,给两人看里面的东西。
是一个细瓷碗,碗里装着半碗蜂蜜。
“叔良和浩浩上山砍木头的时候碰巧看见个蜂窝,浩浩年轻胆子大,也不怕蜇,硬是把蜂窝弄下来了。”
“自家留了半碗,这半碗拿来孝敬爹娘,你们也跟着尝尝。”
叔良是裴家老三的名字,浩浩是裴叔良的儿子,大名裴向浩,今年十四岁。
蜂蜜对于农家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珍贵之物,周夫郎双手在衣裳上蹭干净了,这才去接碗,然后端给裴厚和朱红英看了一遍,两人都很稀罕,连夸老三家的孝顺。
周夫郎进屋将蜂蜜放好,随后拿了两个青黄橘子和一把莲子出来递给魏芝:“自家的橘子,有点酸,将就着吃。”
——莲蓬下午摘完就给老三家送了些去。
魏芝递给裴乐一个橘子,自己剥开一个,尝了一瓣:“还行,酸得正好。”
因着要卖鸡蛋还要接人,三人就没再耽误时间,上车出门。
到镇上后,裴乐二人卖鸡蛋,魏芝去逛街买东西,约定在私塾门口会和。
他们经常来镇上卖蛋,鸡蛋篮子掀开没多久就有人来问。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每个人买的都不多,但加起来就多了。
最后拿到私塾门口卖的只有二十个,在私塾下课前就卖光了。
魏芝也买完东西过来了。
她不止买了针线,还买了一堆碎布和半斤棉花准备拿回家做鞋。
“家里两个孩子都长得快,前年做的鞋眼看就穿不上了,趁着闲的时候先把棉鞋做了。”魏芝说,“如今棉花便宜,阿嫂你也可以去买一些。”
周夫郎觉得她说的有道理:“那我就去买一些,你们看着车。”
周夫郎走远后,魏芝边吃橘子,边用手肘碰了一下裴乐:“乐哥儿,跟三嫂说句实话,你跟那小书生到底处不处得来?”
起初裴乐一直闹,后来突然就消停了。
魏芝想知道裴乐是想通了,还是认命了。
“处得来。”裴乐知道契约一事绝不能告诉其他人,“程立挺好相处的。”
这也不算扯谎,的确处得来,的确挺好相处,只不过未来不一定是夫夫。
没过多久,私塾内钟声响起,学子们鱼贯而出。
周夫郎也买完棉花回来了,不仅有棉花,还有几尺布。
裴乐道:“阿嫂,你不是想进去看看吗,不若现在就进去,我看着车。”
魏芝道:“我也想进去看看。”
两人便结伴走进私塾,裴乐站在牛车旁边,视线略过出来的每一个人。
很快他就看见了程立。
“程立!”
程立背着个小包袱,穿的还是去时的那套衣裳,额头微汗,快步朝他走来。
裴乐看了看程立,又看了看其他学子,最后视线落在小包袱上。
他伸手接过,将包袱放进篮子里:“阿嫂和三嫂进去了,我们等会儿他们。”
程立道:“我知道,看见他们了。”
两人都站在牛车旁,不说话有点尴尬,裴乐便问:“你这几天在学堂怎么样,还适应吗。”
程立点头:“挺适应的,孙夫子很会教学,同窗也都好相处。”
话音刚落,马家的牛车就从他们旁边驶过,马有庆瞪着他们,重重哼了一声。
裴乐看向程立:“马有庆没有欺负你吧。”
“他不敢欺负我。”程立说,“你上次把他打怕了。”
裴乐可不觉得马有庆被打怕了,他揍马有庆不止一次,这人又蠢又恶,且不长记性,打多少次都没用。
但程立看起来的确不像受了欺负。
裴乐心想,可能是马有庆在学堂要维护形象,因此才克制着没有找茬,这样也挺好。
*
太阳快要下山时,几人才回到家。
蜂蜜倒不净,周夫郎舍不得损耗,便给魏芝重新拿了只细瓷碗算是还了。
正好两家的细瓷碗是一块儿买的,长的都一样。
吃完饭天就黑了,众人便各自洗漱休息。
次日,程立检查了自己留下的功课,确定裴乐都学会了,然后才又教给裴乐新的知识。
这些做完,一上午时间也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