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几个来不及休息,直接往五十里之外的营地赶去,那里是关外长城,如果胡戎破此长城,那五十里之外的营州城内的百姓,就要遭殃。
当子同看到锦茵出现在军营里,他呆了会神,朝锦茵跑过去,又看了看周围,轻声问道:“方姨娘,您不是回青州了吗?怎么又折返到此?”
锦茵见子同身穿铠甲和头盔,之前见他都没有戴头盔,看来战事已经很紧急。
她问道:“子同,你带我去指挥营,我要见将军。”
子同有些犹豫,按规矩,小侯爷同几位副将在研究战事时,是不能靠近的。
“这样吧,你把我带到指挥营,我在旁边等他出来。这样可好?”
子同想了想,点头答应,便一走朝指挥营走去。
一路上,看到几个士兵正抬着几位伤员去医营帐,看来刚经历了一场恶战。
子同请她在离营帐两丈远的地方等侯,他站在帐帘处,随时听从里面的命令。
锦茵站着的这个位置,正好看到士兵都全副武装,往城墙上搬运弓箭,石头和火油……
她突然想去城楼上去看看外面的情形,于是,趁子同不注意,她朝城墙边跑去。
她随着搬运士兵,一起登上城楼,从高处,看向塞外,看不太远,但可以看到胡戎兵驻扎很集中,远处看,成半月形……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远处黑压压一片,她脑海里有个想法冒了出来,转身就跑下去找小侯爷。
这时,子同正在到处找她,见到她朝这边跑过来,问道:“方姨娘,您去哪里了?快,将军让您进去。”
锦茵来不及歇气,立马就掀开帘子进去。
一进去只看到他,身穿墨色盔甲,头戴战盔,气宇轩昂,有如千丈凌云之志气,想到了在墨韵堂大理石屏风上字,铁骨铮铮,字如其人,心里不由得猛跳了一下。
“不是让你回青州吗?怎么又擅自跑回来?!”萧璟宣见她从进来就一直盯着他,嘴角一抿,低头,把手放在嘴边,假意咳了一声。
锦茵回了神,上前屈身福礼,道:“将军,是我判断失误,造成这个局面,我不能就这样一走了知。”
“这不怪你,我不也断定是巴彦这个位置吗?!你不用自责,你——”
不待他说完,锦茵打断他的话,道:“将军,我刚才去城楼看一下,我发现他们集中驻扎,但是他们习性是散居游牧为主。”她走到地图案桌前,用手划了半环形,指给他看,道:“您看,我曾在书上了解到胡戎是游牧民族为主,大部分是散居迁徙,所以他们的移动很方便,但是这次却集中朝同一个方位。”手敲了敲中间位置,抬头看向他。
萧璟宣正好朝她看过来,两人双目相对,看到她眼睛里透着光亮,双眸明澈……
而她对上他双眼的那一幕,心脏一阵乱跳,脑子也一团迷糊,不知怎么,就只能这样看着他的眼睛,流露出了些柔和,少了些寒意。
子同在外禀报,两人才慌乱中错开视线。子同进来,拱手询问道:“将军,之前方姨娘住的那营帐被安排给伤员了。那……“
锦茵走到子同身边,轻声道:“我就随便安排一下就可以了,不用特意作别的安排。”
萧璟宣道:“就安排到我的营帐吧,我住指挥营帐处;还有,以后在外你不得称呼她方姨娘,就称呼她为‘先生’吧”,说完,又低头看方案桌上的地形图,继续说:“你去准备两份晚餐端到这里来。”
子同领命出去了,锦茵上前靠近过去,接着刚才说的环形布局。
“所以,你的意思是:最中间的正是他们最在意的!?”萧璟宣蹙眉思忖,问道。
“是的,这只是我的猜想,但我需要去验证。”
锦茵接下来,讲她验证的方法和如何去配合……
子同端着晚餐进来,添上茶水,见两人仍在商议,把餐盘放下,轻轻地退了出去。
萧璟宣站在她一侧,看她双眉紧蹙,认真分析的样子,不由得嘴角一弯,略有露出不明显的一笑。
“我们先吃饭吧,吃完后,你去休息,今天跑了一天,接下来我来安排,到时候告诉你结果。”说完,把旁边的餐盘端了过来。
上一次有刘房周这人在,会找话聊,气氛还好;这一次是和他单独用餐,颇为尴尬。两人都不知道要聊什么。
吃完后,萧璟宣从腰间掏出一把短刀递给她,她见过这短刀,是胡戎士兵善用的那种,锋利,用起来很灵活。
她手里握着这把短刀,左右看了看,又抬头看他,不明白他的意思。
“这是胡戎士兵用的兵器,给你做防身用。”
锦茵脸一红,低头接过知刀;他便正好瞧见她头上那只筷子发簪,低声说道:“那只发簪为何不戴?”
“太贵重了,舍不得戴,”锦茵不由得去摸了摸头上的筷子,轻声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