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那张手写的会议纪要草稿,洛一淼显然不是很能接受目前的世界是由某项研究实验造成的,试图在楼层中找到更多的线索。
三层的隔间非常明朗,只有一间大的会议室和小实验室,走两步就会隔着玻璃跟柜子里的标本脸贴脸。
洛一淼几乎是把一整层都翻了个底朝天,最后只能问出两个问题——
这个仪器是做什么的?那个仪器又是做什么的?
“而且往实验室里装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洛一淼把戳了戳柜子里的罐子,上面的标签早就已经褪色而看不清内容,里面装了一团肉色的不明物体。
可惜的是她旁边两人是实战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匮乏的代表,江之聆想了半天,最后说:“应该是有用吧,谁知道他们研究什么。”
作为耳濡目染勉强算半个医生的洛一淼也没看出到底是个什么明堂,她冷笑一声:“要真是搞什么人体实验就完蛋了。”
二十多年来一直被荒废在这座山中,怪不得当时中央研究院一直拒绝邱碧晴的申请。
难道是怕疗养院和缘溪村有联系?
但是疗养院的位置应该一直被藏得很好,如果不是灾后这场诡异的暴雨,他们都不可能误打误撞找到这里面来。
虽然这二者相距不远,洛一淼在缘溪村待的这一年多时间里,也从来没听村里人提起过疗养院相关的事情。
最多只说这楼里风景好,曾经被看中过建设什么。
至少在缘溪村村民的认知里,多年前的那场投资应当和村里的高科技养猪场一样黄了。
在洛一淼兀自思索的时候,江之聆耳边的头发被很轻的撩了一下。
他转过头,表情有点不耐:“我记得你只是怕黑,不是看不见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手动脚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许又今却笑了,他轻眨了两下眼,压着声音说:“当然,我是想问,这个疗养院的研究实验和明乔那场有关系吗?”
如果和明乔有关系,就意味着和江之聆也有关系。
这是许又今谈话时习惯性的拐弯抹角,江之聆却总觉得是隐隐对先前自己那句问话的掩饰。
出于一种……他说不出由来的心照不宣。
“可能有关,但应该没这么巧,”江之聆收回目光,嗓音没什么起伏,“对这些仪器有点印象,但不到眼熟的地步。”
他斟酌了一下词句,得出结论:“应该只是在中央基地的研究院见过而已。”
许又今松了口气:“那应该还……”
“不过我没印象,不代表明乔没用过。”他又说。
许又今的身体实在不适合听这种大起大落,他微蹙着眉:“为什么。”
那场神秘的实验牵连出了明乔和中部避难所的事故,又和偶然经过的江之聆有点关系,他对此透露的信息很少,只说那是成功与失败的关系。
许又今始终认为应当没有那么简单,但当事人屡次三缄其口,他也没什么立场多问。
照理来说,明乔所经历的是江之聆先前经历过的那场实验的重启,流程和方法必然相似,不然又谈何“重启”?
对此江之聆只说:“我和她不太一样。”
许又今看过来的目光仍然忧虑重重。
江之聆莫名有了点微妙的松动,像是心脏被有生命枝蔓缠了一圈又松开,尾端微微泛着酸。
“有机会……”他含混着说了句,“再说吧。”
三层的最后一个房间都检查了一遍,除了桌底下掉了一张看不清脸的照片,他们再没找出更多有用的东西。
洛一淼不甘心地念叨着“难道就这么被清理得一点不剩”,江之聆在旁边指了指。
“那是什么?”
桌子的角落露出一块浅色的三角,房间里开不了灯,江之聆的手电无意间扫过那个方向,才注意到和墙面有些不同。
从柜子缝隙里把那块东西抽出来后,才发现那是一本被遗漏在后面的工作手册,封皮已经脏得看不清了,翻开后第一页有几个不同的字迹写着“4组徐落、方则宜、瞿夏颜”几个名字,最后的笔画显得有些龙飞凤舞。
大概是柜子放在角落,一般很难注意到,才让这本工作手册成了漏网之鱼,在这条窄缝里藏了二十几年,连纸张都泛黄暗淡了。
*
2025年6月2日,晴
填完申请表后没多久就和同一批研究员一起打包送到了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虽然我对梅老师事先提醒的“项目保密程度很高”、“研究场所可能会与世隔绝”已经有了心理建设,但是没想到还能偏成这样。
要不是研究院统一安排了车,我很怀疑是要把我们送到这种深山里卖掉!
被收缴了所有和外界保持通讯的设备,只能回归最原始的方法了。
我事先问过梅老师了,这个项目很受上面重视,预计时间不会短,如果第一期成效显著的话,很快就会派更多的研究员过来,到时候我们这种第一批的就是元老级成员了。
进来的第一天就是宣誓,说实话我有点激动,但是谁碰上这种大项目不会激动呢?我们要做的可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大事业!
(徐落)
2025年6月7日,下午15:07有大雨,持续约20分钟。
第一批志愿者共18人已顺利入住流莺疗养院,今天下午由3组和4组带他们进行体检,主要筛查基因缺陷。
检查结果良好,符合实验目标“年龄25-35岁之间”、“心理状况良好”、“携带部分基因疾病”等特征。
今晚临时通知开了例会,由梅主任主持,叮嘱了一些观察阶段的注意事项。
加入项目后第一次见到这位传说中的仓庚实验室负责人,他看起来很年轻,和想象中不太一样。
据梅主任说,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除他以外还有三位,行进期间会与国内外该领域的专家一起合作,暂时被命名为“希望之羽”计划。
听起来很诗意,其实本质是用于医疗方向的基因编辑技术,临床试验一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对基因疾病患者的治疗、对健全人体的基因改造、应用于全人类的基因进化,这一段梅主任只浅谈辄止。
流莺疗养院负责的是前两个阶段的项目。
希望我能看到有结果的那一天。
(方则宜)
2025年6月20日,阴,晚有小雨
进行到了一个不可言说的阶段。
来到这个深山老林里已经要二十天了,除了这个疗养院来来去去固定的工作人员,我连一张陌生的面孔都没见到,每天的病情记录也没什么太大变化,207那个患者都要跟我称兄道弟了。
207是最配合每日检查的一位,还关心我是不是也因为缺钱才来当志愿者的。
没好意思告诉他我是专门去观察他的,病患一直真的把这里当医院。
一直没有什么新的消息,只能持续盯着进程,观察记录。
隔壁3组也太可怕了,我有次凌晨还在会议室看见他们开会讨论,吓得我还以为是梦游了,有这种工作热情做什么都会成功的。(旁边另一种颜色的笔记批注“这就是为什么人家能进培养中心而我们组不能”)
早知道我当初就不填申请了,冲着梅主任的头衔来的,结果到现在也没见过几次啊。
(瞿夏颜)
2025年7月5日,晴
一个月的观察期终于过去了。
这次例会好大的阵仗,除了梅老师还有两个负责人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外国女人,那个外国人我见过,也是基因编辑领域的某个专家,没想到和这个项目有关联。
另一个是负责医疗领域的专家,据说他们都会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
因为观察期结束,就可以接入第一批临床实验了。
这也意味着项目终于要开始有动作了。
(徐落)
2025年7月8日,晴,特别热
这几天忙到爆炸了啊啊啊——
201的病人是白化病患者,这几日一直由我负责,和前几天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看起来没有好转的迹象。
又要去开会了!!!这几天开的会写的报告比之前一个月还多!!!
(瞿夏颜)
2025年7月11日,晴
好消息。
我负责的204病人皮肤色素沉着现象比先前的记录要淡很多,低血压和持续性疲劳也有所缓解。
上报后的回馈是成功的预兆。
(方则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