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海大地下训练室的荧光灯永不熄灭,墙面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脑电波数据。藤原千夜躺在特制的训练床上,太阳穴贴着电极贴片,注视着天花板上投影的虚拟球场——那是柳莲二用3D建模还原的全日本27个主要网球场。
“第三次视觉错位实验,开始。”柳莲二的声音从隔音室传来,眼睛紧盯着监控屏,“目标:将「胧月夜」的有效时间延长至0.8秒,同时将头痛发作阈值提升40%。”
千夜深吸一口气,想象自己站在关东大赛的决赛场,对手是手冢国光。虚拟的网球飞来时,他发动「胧月夜」,眼前的场景突然扭曲——手冢的球拍轨迹偏移了15厘米,却在0.5秒后迅速恢复正常。太阳穴传来针扎般的刺痛,脑电波图上的蓝色曲线出现尖锐的峰值。
“有效时间0.52秒,神经负荷超标28%。”柳在记录本上画下红色警示线,“藤原,你在发动技能时,枕叶皮层的活跃度比常态高117%——这是偏头痛的直接诱因。”
千夜坐起身,指尖揉着太阳穴。训练室的空调开得太冷,让他想起冰帝练习赛后,迹部塞给他的那杯温水。柳莲二递来热毛巾,目光却依然停留在数据上:“新的训练方案分三部分:眼部肌肉强化、脑部神经脱敏、以及……”他调出个视频,“幸村君的「灭五感」初级训练法。”
接下来的两周,千夜的生活被数据与痛苦填满。每天清晨,他要在柳莲二的监督下,用特制的频闪灯进行眼部训练,强迫瞳孔适应高速变化的光影;午后是长达三小时的脑部核磁共振训练,在虚拟球场上反复发动「胧月夜」,直到神经反应趋于稳定;夜晚则跟着幸村精市学习呼吸冥想,将精神力凝聚成可触摸的“月光”。
某个梅雨季的傍晚,千夜在进行第137次神经脱敏训练时,突然看见虚拟球场的围网外,切原赤也正举着伞拼命挥手。少年的红色发带被风吹得倒竖,嘴里似乎在喊着“章鱼烧要凉了”,却被隔音玻璃隔绝成无声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