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音学院,午间时分。教学楼下的食堂里人声鼎沸,锅铲与碗筷交错碰撞出热闹的节奏。林恩独自坐在角落的靠窗位置,桌上是一份温热的荞麦面和豆腐煎饼,身边摊着一份乐谱草稿。他左手拿筷,右手笔尖未停,刚写完一个三连音符型,忽然察觉到一道不怀好意的视线。
他抬眼,正对上几名研究生端着餐盘小心翼翼地凑过来,其中带头的是个戴耳钉的男生,脸上写满“憋笑”。
“林老师……”
男生坐下时几不可察地咳了一声,“我们刚才在网上看到了那个演唱会后台图……您和坎恩特先生,站得……挺近的。”
另一个女生笑着凑过来:“不是我们八卦啊老师,主要是论坛都在传,说你们在被人围着的时候,还说了悄悄话,还不小心被人拍了下来,氛围……挺甜的。”
林恩挑了下眉,动作不紧不慢地把最后一口煎饼送进口中,淡淡扫了他们一眼,继续用纸巾擦手,完全不接话。
学生们面面相觑,但并未退缩。
“老师,你们说了什么啊?”
“是不是……就是,真的在聊音乐之类的?”
“还是……嗯……您给他推荐了哪家夜宵?”
林恩终于放下手中的筷子,靠回椅背,看了他们一眼,语气轻描淡写:
“我们在讨论……‘时间’该怎么对‘死亡’表达思念。”
几名学生一愣,表情瞬间凝固。戴耳钉的男生还没理解,女生已经开始抽气:“老师你、你这说的是歌词吧?还是隐喻?!”
林恩慢悠悠笑了笑,语气温和,却毫无实质解释:
“你们有空研究这个,不如回去把你们上周的复调写完。”
“……”
学生们哭丧着脸识趣离开,有人边走边悄悄说:“这就是恋爱脑的大师发言吗?我悟了……”
林恩低头,重新拿起笔,眉目间没什么波动,只是嘴角那点若有若无的笑意,被窗外的冬阳照得有些不容忽视。
——果然,邱白不爱上网是对的。
冬日的阳光洒进食堂,柔和却抵不过角落里逐渐升温的好奇气氛。林恩刚送走一批围着打探消息的研究生,正准备安静地吃完那碗早已不温不热的荞麦面,忽然又一道影子落在桌前。
“林老师。”
这次是自己带的博士生,个子不高,戴着眼镜,拎着餐盘一脸紧张地站在林恩桌边,眼神里藏着兴奋与犹豫。
林恩抬眸,不动声色地点了下头。
那学生鼓起勇气坐下,小心翼翼地说:“导师,我也去了演唱会现场……那天真的……太燃了……不过,老师,我其实不是来聊音乐的。”
林恩淡淡看了他一眼,继续吃面。
学生干笑两声,压低了声音:“我当时坐得很靠前,我看到了您身边站着一个男生,个子不高,皮肤很白,穿了一件卡其色的大衣……你们……好像走得很近。请问那是?”
林恩眉梢未动,但吃面的动作明显顿了一下。
学生试探着继续:“而且后来,演唱会结束后,我也看到了网络上那张照片……您和坎恩特先生,确实……在说悄悄话?还是他靠您太近了……?还有……您不是一向不接受采访、不出现在镜头中的吗?这次怎么……突然就?”
空气在一瞬间变得安静了些,林恩缓缓放下筷子,擦了擦嘴,面上恢复了往日京音作曲系教授惯有的冷淡神情。
他语气淡如清风:“我有权利去看朋友的演出,和朋友说话,也有权利带人同行。至于媒体是否拍摄,那是他们的工作。”
学生一时哑口,不知如何回应。
林恩瞥了他一眼,又慢条斯理地开口:“至于你问的那位同行者,他不属于你们讨论范围内。别好奇。”
学生张了张嘴,想问是不是“男朋友”,却在林恩语气下打了个退堂鼓。
林恩顿了顿,忽然换了个轻描淡写的语调:
“不过,看你八卦归八卦,胆子倒不小,既然你这么喜欢坎恩特的舞台氛围,那我给你布置个作业。”
学生一下子坐直了:“啊?什么作业?”
林恩唇角轻勾,不带笑意:
“回去写一首符合坎恩特风格的作品——风格要足够聒噪,节奏要足够疯魔,最好还能夹杂一点英伦腔的浮夸和炫技。乐器不限,形式不限,写不好就准备重修。”
“……”
学生彻底傻了,脸色比冬天的豆腐还白:“老、老师……”
林恩随手把乐谱合上,端起剩下的汤喝了一口。
“——还有,如果再问那天‘悄悄话’的内容,就让你改谱三十遍。”
“……明白了老师!!!”
他几乎是逃走的。
林恩看着他灰溜溜跑远,手指敲了敲碗边,淡淡叹了口气:“怎么全世界都变得这么爱八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