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一阵哄笑。
柳宸也不由自主地笑了出来,哈哈哈,笑的同时又有点想哭。
就不能忽略我吗?哪怕就这一个下午呢?
下课铃声如约而至,如同雨后春笋,令人心旷神怡。
“好了好了,这周没有作业,大家记得好好吃透试卷上的内容,就这样,下课!”
“起立!”王芮说。
“老师再见!”同学们齐声完成了课堂礼仪。
柳宸头一次觉得一堂课这么漫长,终于下课了。
陆老师拿着教案,踱步走出了教室。同学们则一哄而散,大部分飞快地蹿出了教室大门,在走廊上打打闹闹,要么就是飞奔到了楼下,抓紧时间玩一会儿,李琦就是这些人中十分典型的一个代表。
只有极少数的几个人课间还留在教室里。
一般来说,柳宸也会在下课之后立马跑出去,要不就是飞奔着去上厕所或者跟其他同学站在走廊窗户边上聊个天,要不就是留在教室里跟前后桌的同学闲聊两句。
当然,后面这种情况占少数。
作为一名才十来岁的初中生,再加上从小又是被家里人放养长大的,她虽然内向,却一点也不是个能被拘着的主儿。
放假的时候跟院子里的小伙伴一起闹腾起来,家长喊她吃饭都十分费劲,半天找不到人。
但今天,如你所见,柳宸留在自己的座位上,呼,松了一口气,没人来问自己,真的是,万幸万幸。
等等,刚刚是谁救了自己一命来着。
柳宸抬头朝讲台附近望去,噢,是王芮啊。
大多数人关于校园的记忆总是少不了班里学习最好的那么几个人,在这次考试后其实已经初现端倪,即使初一12班的各位同学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他们以后关于初中的记忆会被这样几个名字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
这几个名字就是,柳宸、陈钺和王芮。
柳宸就不多说了,这次考试,加上往后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这个名字,可以说给这个班级留下了最为深刻的烙印。
陈钺在这次月考中排名班级第二,年级第八,虽然现在柳宸和陈钺还不熟悉,但是他们在往后的相处中就会发现,两个人在学习和性格方面简直就是互相性转版的自己。
两个人都对学习这件事抱有很大的纯粹的热情,不是那种被家长强迫着,每天追在屁股后头严加管教的小孩,用家长的话说,就是那种,没怎么管过,没怎么操心过,都是靠他们自己学的。
他们的家长可能会强调在学校好好学习未来才能有出息,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但是除了这些话,基本上也就没什么了。
对于他们的父母那辈人来说,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学校里的理论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学习成绩好,考高中、上大学当然很好,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把毕业进工厂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
可以说,柳宸和陈钺两个人成长起来,完完全全是跟着学校老师的引导、自身的努力和那么一点点天赋。
性格方面两个人就更像了,他们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很内向腼腆,很低调,很谦逊,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但是一有考试,丝毫不手软也不露怯,认真准备,认真答题,大笔一挥,成绩出来那天就是想藏也藏不住。
这一次,包括以后校园日常相处的许多次,两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脾气秉性都十分相合。
但是,他们毕竟并不真的完完全全是同一个人,甚至从小长大,一直到以后的经历都可以说是完全不同。
当然,这是后话。
至于王芮呢,如果你跟她交流几句,就会感到一种十分明显的割裂感,这种割裂感与柳宸和陈钺的相契合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与柳宸和陈钺的单纯腼腆截然不同的是,王芮谈吐举止间带着一种与年龄十分不相符合的老成。她有眼力见儿,善于审时度势,喜欢分析别人,会说场面话,甚至可以做到许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都做不到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种成熟和对于人际交往中分寸感的拿捏深受成年人的赞许,也正因如此,在开学竞选班干部时,她凭借出色的表达与交际能力顺利当上了班长。
刚刚的地理课上也是,在柳宸焦急无措,求助无门,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应对的时候,王芮挺身而出,打了个圆场,化解了班级里,特别是聚集在柳宸身上的尴尬气氛。
柳宸知道,王芮显然是临时编了个瞎话随便糊弄老师。因为柳宸今天下午进了教室跟前后桌都没交流过,更别说是一早就到学校,座位在第一排的王芮了。
说她这样做是好心吧,确实是好心,毕竟她帮助柳宸化解了在课堂上一时手足无措的处境,但是这种好心又有点奇怪,下了课之后的王芮似乎也并不想知道柳宸到底怎么了。
柳宸在和王芮短暂的相处过程中,虽说不上是讨厌她,但确实有一种很强烈的没法真正成为朋友的感觉,至于这感觉是怎么来的呢?
王芮总喜欢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去分析别人。
关键她下的这些结论,不仅浅显又表面,而且经常用一种看我懂得多多啊,我比你厉害多了的语气。
柳宸一直都记得王芮分析自己的一句话。
那天,好像是大课间休息的时候,柳宸和王芮那时的座位挨得很近,闲来无事就聊聊这个,聊聊那个,具体的内容倒是不太记得了。到临上课的时候,预备铃响之前,王芮不知怎么想的,就从和柳宸的对话里得出了这么个结论,还堂而皇之地说了出来。
“我觉得你是那种,很贤妻良母式的人。”王芮说。
她边说着话还一脸笃定地看着柳宸。
“哈?”柳宸一脸懵圈。
王芮说完转头回去准备上课。
柳宸却把这个评价记在了心里,前前后后地想了很久。
以后的相处中,王芮也时常会把一些类似这种莫名其妙的评价安给柳宸,柳宸后来也逐渐学会了一笑了之,左耳进右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