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和贤妃姐姐都在啊,太后娘娘这里好生热闹,您都不差个人去叫嫔妾一起说话,怕是心里一点儿都不念着嫔妾。”于敏盼人还未进正堂声音先传了进来。
来人正是陛下的后妃之一敏昭仪于敏盼,她生的及其喜庆,圆脸圆眼让人一看就心生欢喜。
在敏昭仪来之后,郑华采也悄悄地回来了,站到了皇帝的身后,同皇帝点了点头。
在见到来人后江尧明显松了口气。
听到了敏昭仪的声音,太后的脸色瞬间稍稍好了起来,刚想要同陛下发作的情绪也缓了下去。
敏昭仪快步走进慈宁宫欢快道:“臣妾参见陛下,太后娘娘万福贤妃姐姐安。”
说完她便径直走到太后面前,嬉笑道:“日日说是想嫔妾,日日不见太后唤我。我再宫里是左等右的等的,还是等不到。这不只能自己厚着脸皮送上门了。”
太后笑着让敏昭仪赶紧免礼,伸出手拉着敏昭仪的手笑道:“明明是你个皮猴子不来看哀家,你贤妃姐姐三日有两日都来同哀家说话,倒是你一味的躲懒现下还是你有理了。”
太后的心情好的多了,还好还有于敏盼这个中用的,能时不时的让皇帝过去。
到底是自己带出来的人,倒是比那些个亲戚侄女儿要得力些。
见太后与敏昭仪亲昵,贤妃也识趣地把位置让了开,虽说脸上还挂着得体的笑,但是眼底却划过一丝耐人寻味地神情。
虽说贤妃是太后娘家的表侄女,但是敏昭仪却才是跟在太后身边长大的。
敏昭仪敢在太后面前展现如此活泼的性格也是跟经历有关,她是太后未出阁时身边陪嫁丫鬟的女儿。
那陪嫁丫鬟跟着太后进了宫,这丫鬟对太后有过救命之情,也因此身子落了病,于是二十五岁到了年纪太后便恩赐她放出了宫。
出宫后这个丫鬟便嫁了人,后来怀了敏昭仪,又因为身子不好在生下敏昭仪后便撒手人寰。
顾念旧情的太后心疼于敏盼刚出生便没了娘亲,便经常宣她进宫作伴。
后来于敏盼自己也争气,努力好学参加女子的科举考试,成功入宫做了女官。
谁知好不容易爬到了正六品司膳,却阴差阳错的被太后指给了皇帝做妃子。
所以这二人的感情,不比贤妃这个进宫前没见过几面的表侄女浅。
太后如此跟敏昭仪说话,敏昭仪反而撒娇道:“嫔妾比不得贤妃姐姐日日清闲,后宫这些琐事都是臣妾处理一遍再交给贤妃姐姐过目。太后您快快把事情都交给贤妃姐姐,我可巴不得呢。”
敏昭仪这话可以算得上大不敬了,但是太后非但不恼,还亲昵地点了点敏昭仪的额头。
“哀家知道你又要协理后宫,又要伺候皇帝累得慌,这不是安排了选秀嘛,想着多选几个姐妹来好能帮你分担分担。”太后一边拉着敏昭仪的手,一边观察着皇帝的神情。
敏昭仪向皇帝递去了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
本以为皇帝这次又要十分抗拒地说选秀一事劳民伤财,谁知道江尧只是毫不关心地回了句:“全凭母后做主。”
太后也有些诧异,不过转念一想皇帝只要同意选妃便好,多选几个妃子进宫才能早日给皇家开枝散叶。
皇帝没有子嗣,对太后来说许多想做的事情便不好办。
众人就着选妃又聊了几句,江尧便起身道:“前朝还有事,儿臣便告退了。”
皇帝都走了,敏昭仪也懒得多留,便找了个借口一起走了。
待二人走后,贤妃小声地嘟囔道:“陛下来她就来,陛下走她忙不及地就跟着走了,一点也不知道羞耻。”
太后瞥了眼泛酸水地贤妃冷冷地道:“她不知羞能留住陛下在她宫中过夜,你知道羞皇帝到现在可曾曾主动一次去你的凝露宫?可曾召幸过你一次?”
太后说的直白,贤妃羞地脸颊绯红。
两年前贤妃靠着太后表侄女的身份进了宫,一进宫便是四妃之一的贤妃。
但是谁曾想,进宫两年的贤妃,到现在依旧是黄花大闺女一个。
“姑母,我.....”贤妃支支吾吾的,毕竟太后说的的确是事实。
太后懒得理她,若不是如此,太后哪里需要大费周章的再选秀呢,还不是安排在皇上身边的没一个懂事的。
敏昭仪倒是能留得住皇帝,但是肚子到底是不争气。
太后深深的叹了口气,只希望这次选秀能给皇帝选个可心的人进来吧。
现在也不管是不是前家的姑娘了,能让陛下有个子嗣才是重中之重。
太后机不可见的眯了眯眼睛,到时她自有办法将孩子养在自己身边。
御花园内,江尧同于敏盼散着步。
见皇帝百无聊赖的看着园中的花也不着急回紫宸殿批折子,敏昭仪揶揄道:“怎么了陛下,今晚可要去我永和宫的软榻上委屈一晚。”
江尧和敏昭仪连带着杨予书三人自小便认识,三人再太后宫里经常见面。
谁知道原本一起上树掏鸟窝的哥们,一跃成了自己的妃子。
从前为了堵住悠悠众口,皇帝便假借临幸之名在敏昭仪的宫里支了个小软榻。
一旦朝臣开口,太后催促,他便在永和宫的小软榻上将就一晚,免得他们日日说陛下不进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