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聿打马回了将军府,段临一见到他,赶紧拉住他:“你怎么能提前过去呢?祖母方才发火,要我去找你回来。”
楚聿一言不发,直直往书房走。
“你怎么了?”段临见他沉着脸,眼中似有火苗跳动,惴惴不安问:“你不会打算逃婚吧?”
楚聿的脖子像是生锈般,左右摇了一下:“不逃。”
“我若是逃了,怎么和阿姐交代。”
段临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你要是逃了,惨的可就是我了。”
楚聿紧捏着手心,猛地从怀中抽出那张纸,段临去看,楚聿却又再次将纸张塞入怀中,他一言不发,一下推开书房的门,快步从最深处的书架顶端,拿下一个盒子。
盒子是紫光檀打造,上面镶嵌着螺钿,很是精致,楚聿直接掀开盖子,看盒中东西。
段临一直跟着楚聿,怕他又临时出么蛾子,见他手中盒子,凑过去看了一眼,整张脸愁的皱在一起:“非循,你这真是,你真的没救了,你这。”
楚聿将盒中面纱捻起,在手心攥紧:“汝和,我们几乎要将京城翻过来,却始终未查到她究竟是何人。”
“会不会,有没有可能,这人,就近在咫尺呢?”
段临发愁地在他身后走来走去,听他的话,苦着脸问:“什么近在咫尺,你不会是看上的是我家春娘吧?”
楚聿摇头,他转过身,将面纱塞入怀中:“不是。”
“那你说的是……”段临一顿:“不会是那个平安候乡君吧?”
“我们上次可去看过了,你不是隔着屏风见过她,说不是那人吗?”
楚聿背着手往前走,声音发沉:“上次见的,并非那平安乡君本人,我虽不太记得,但声音不对,身形也不像。”
尤其是感觉。
上次那人给他一种很僵硬不自在的感觉,可这一次,即使隔着屏风,他也能感觉到,那屏风后的肆意与灵动。
这两次他所见的,绝不是一个人。
段临眨眼:“这么说,你见到那个乡君了?”
“没有,只是隔着屏风看了一眼。”
段临笑出声:“得了,美人如花隔云端,你这一次两次的看屏风,还能看出差来?别想太多了,你不是说她已经有夫家了,还惦记着干什么?”
门口传来初一的声音:“将军,吉时到了!”
楚聿快步走出去,打开房门,刺眼的阳光争先恐后钻入屋中,照着他身上那件大红喜服:“是与不是,一会就知道了。”
鞭炮喧天,锣鼓震地,城中百姓都赶来看热闹,瞧见这婚路排场,众人惊叹连连。
楚停云又多派了人手,金吾卫将迎亲街道围的水泄不通,百姓虽多,却也都挤在两侧,没有乱了迎亲秩序。
楚聿又整理了一次,剃了胡子,熨了衣裳,才骑着系着红绸的高头大马从将军府出来。
他身后跟着自己的三十亲卫,俱着军中盔甲,只是在盔甲上系着红色的绸缎。
亲卫扛着绣着龙凤呈祥图案的旗幡,后跟着鼓乐队,鼓乐队后就是数十持着红色锦灯的侍女。
段临虽然身份不凡,但他与楚聿从小一起长大,便穿了件团彩的常服,做他傧相骑马在他后侧。
楚聿看着头顶几乎要被红色锦缎遮盖的天空,他的心有些不安,握着缰绳的手不自觉收紧再收紧。
段临驱马到他身侧:“别说,我还真有些羡慕你。”
楚聿转头看他:“今夜过后,或许是我该羡慕你。”
“你是该羡慕我。”段临咧嘴笑:“我有春娘,你可不一定有。”
“春娘暂时出不来,她托我告诉你,祝你新婚和乐,新婚贺礼是她亲手绣的鸳鸯枕套,我昧下了,改日把那幅暖玉棋子送过来给你。”
“你倒是小气。”楚聿失笑。
段临抱胸,看着不远处的侯府大门:“等你也能日日拥着所爱,就知道我不是小气了,春娘亲手绣的东西,你小子也配用?”
楚聿没理他,驱马停在了侯府门口,翻身下了马。
十八人抬的花檐子已经停在了侯府门口,观朝与折露穿着新制的绛色衣裳,一左一右站在檐子旁边。
谢环走到楚聿面前:“乐安已经登轿了,她不爱那些繁文缛节,还请侯爷多担待。”
楚聿扫眸看向那极为华丽的朱金万工轿。
五岳朝天,中亭顶金制魁星点状元,亭脚飞龙缠绕,飞檐凤凰展翅,朱漆花板绘一十六幅三国,下缀金银排穗,轿身镶金玉璧,浮雕描金麒麟送子、八仙过海,更圆雕碾金无数仙家护卫。
江左万工轿,是前代传下来的工艺,此轿耗工良久,需数十工匠精心漆刻数年,佐以铺蓝、铺绿、开金、撒云母等数十种工艺制作,耗资不说,就是这轿身上的金粉、珠玉都是珍品,有价无市。
大靖开国二代,唯有谢姰出嫁,见得此轿,道旁无论是行人还是守卫,都暗中惊叹不已,见此流光溢彩,不由得暗叹谢家果是世间巨贾。
不仅如此,轿后数十人抬着嫁妆,更有朱漆绘制的棺材押后,整个送亲队伍长得一眼望不到边际。
从生到死,谢姰都是谢家的人。
楚聿看向谢环,谢环正笑着看他,那笑意很是端正,看不见半点温情。
谢环招呼轿夫:“吉时到了,起轿。”
楚聿翻身上马,鼓乐队奏乐,轿夫将轿子抬起,走在了铺地的红绸上。
风来鼓猎顶上红绸,谢府侍女将准备好的花瓣与钱财尽数随风向两旁撒去,百姓在两侧大呼,祝贺着两人新婚。
楚聿骑在马上,心随着鼓乐声沉了沉。
平安候,不,谢家,终不是靠着安分二字,才得此平安。
侯府到将军府的距离不算远,一路鼓乐喜庆,迎亲队伍很快停在侯府门口。
乳娘亲自主持婚礼,轿子一落地,便拿着红绸裹着的金秤砣,快步到轿前轻轻敲了三下,喜声喊道:
“暖轿行春底见春,花枝漫得十里香,下轿行来入新户,新人共偕朝与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