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侧着耳朵问:“什么山雀?”
“是却山行!”
“鹊山?喜鹊的山?”
“是小溪泛尽却山行啦,姥爷!”念棠扭头朝厨房喊道:“姥姥!我们周六去给姥爷买个助听器吧。”
可是,还没等姥爷用上新买的助听器,他就因为急病去世了,念棠有时候会坐在海棠树下写作业,偶尔会有一朵海棠花落在作业本上,她就控制不住去想他。
门前台阶旁背阴处,深绿色的苔藓看着像天鹅绒,静静覆盖在台阶上。墙角裂缝开出一片紫红色的小花,姥姥说那是苔花。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姥姥第一次在念棠面前念出这句诗时,她才五岁,不知其深意,现在长大了,慢慢能体会这句诗的含义。
念棠回到二楼房间,家居摆设还是离开时的样子,窗户上贴着的剪纸倒是有些褪色。
书架落上薄薄的灰尘,阳光遛进来攀爬上架子,最顶层的高中毕业纪念册封面金光闪闪。
念棠踮起脚尖取下纪念册,封面龙飞凤舞写着“明德女校”四个大字,底下是“20XX年高三毕业纪念手册”,她还没有仔细看过,今天闲来无事,索性坐在床边一页页翻。
高中时期的同学们,穿着统一定制的毕业服对着镜头露出属于十八岁青春的笑容。
前半册是班级合照,后半册是学校征集的成人礼照片,相比较集体照的严肃端庄,生活照就显得真实可爱多了。
中间有一张念棠和高中好友的合拍,站在操场上,背景虚化。
之前没注意,现在才发现背景虚化的学生中,有一个男生。不过那天全校开放,男男女女都有,拍到男生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虚化的人竟然像桓乐丞,这个猜测很快被念棠否认,那时候他该在平城才是,怎么可能跑去南城呢?
姥姥在院子里叫她,她合上纪念册跑到窗边。
“念棠,别闷在屋里不出去,今天天气这么好,你出去转转吧,帮我买点菜回来,晚上我们做红烧肉好不好?”
“好,我现在就去。”
*
念棠往镇上的菜市场走去,小镇变化不大,以前经常跑去买零食的小店还开着,换了新的门牌。
一只小黄狗原本蹲在家门口晒太阳,见到念棠经过,立刻跟上来。
“别跟着我呀,我没带零食。”念棠边走边和小黄狗说话。
小黄狗不语,只是一味跟着。
拿它没办法,念棠只能随它。
路上的人不少,只是前面有个一看就不是本镇人,穿着打扮和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等走近了再看——
嚯!在这里都能遇到!
念棠站在原地,看着慢慢走近的桓乐丞,感慨这世界真小。
桓乐丞倒是没什么惊讶的反应:“好巧,果然在这里遇到你了。”
“你怎么在这里?来旅游?”
原本以为他昨晚只是随便找个话题聊聊,谁知道执行力这么强。
“额...我家里有个远房亲戚在隔壁镇,我来吃酒席。”
倒不是桓乐丞撒谎,确实有个远房亲戚家里添丁,就在隔壁七巧镇。昨晚偶然听到家人提起,本打算包个红包,人就不去了,他立刻就说自己要去。
“哦,那你怎么在这里?迷路了?”
桓乐丞摸了摸鼻子:“倒也不是迷路,我听我家亲戚说这边的海棠林挺好看的,反正闲着无聊,就过来瞎逛逛,也不算远。”
七巧镇和海棠镇之间只隔着一条小溪,确实很近。
下午四点,太阳倾斜向西方,整个镇子沐浴在霞光中,宁静安和。
“你要去哪里?”桓乐丞问。
“去菜市场。”
“那要不一起去?”
“菜市场你也想去?”
“无聊嘛,随便转转,体验一下南城的风土人情。”
于是,念棠身后跟着小黄狗,旁边又跟了一个男大,有种被包围的感觉。
“这小狗是你养的?”
“不是,邻居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路跟着。”
“听说狗也会挑选自己喜欢的人,并非只喜欢主人。”
“那它选中的是你还是我?”
“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