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梦文库

繁体版 简体版
甜梦文库 > 强智暗恋(快穿) > 第16章 县令与秀才

第16章 县令与秀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首先,陆茗给姚师爷讲了一个故事。

话说某朝某代,有一位皇帝亲临某处祭陵。文武百官按品阶列队,行三跪九叩大礼。

结果行礼的时候,一位大臣因为冬日严寒,冷风肆虐而犯了咳疾。这位大臣竭力忍住了,没咳嗽出来,可却不小心将头上的朝冠掉在了地上。

虽说大臣立即将帽子重新戴好,但不巧的是,这一幕竟被他的死对头给瞧见了。

死对头暗暗心喜,祭陵一结束,就狠狠参了大臣一本。说大臣在祭祀的时候居然把朝冠给掉了,这是慢待祭祀大典,不重礼节,对圣上大不敬啊,因此竭力要求严惩此人!

皇帝于是下令两人的上官彻查此事。

因为大臣的死对头是个手握权柄的实权人物,上官虽然官职高,但并不敢轻易得罪他。可上官同时又觉得大臣犯的错情有可原,要是因为这么一点事就丢了乌纱帽,那可太冤了。

上官思前想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秘密招来许多幕僚商议对策。

有一位幕僚沉思良久后,拟出八字妙文,给上官解了围。那八字正是:列位在前,礼无后顾。

意思就是说,陛下啊,祭陵那天,微臣行礼的位置在前面,而犯错的大臣和他的死对头都在我后面,按照礼节我不能往后看,所以实在不清楚当时是怎么回事啊。

这话很有意思,因为按照当时的位置来看,死对头也正好在大臣前面,按理说,行礼的时候,死对头也应该看不到后面的情况才是。

那他怎么会信誓旦旦地说,亲眼见到了大臣朝冠掉落的一幕?

要是死对头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说法,那他定然就是不守礼节而“后顾”了。这种行为跟不小心把帽子掉了的大臣有什么不同?也是慢待祭祀,对圣上大不敬啊!

这八字妙文一出,死对头只要不傻,肯定不会再死咬着大臣不放。

上官听闻之后大喜过望,这招妙啊,既能保全大臣,又不会得罪死对头,简直是两全其美的脱身妙招啊!妙,太妙了哈哈哈!

果然,上官按照幕僚的办法上奏朝廷之后,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而现在,之前任过涿州府同知的葛郎中的一位族兄,恰巧也遇到了一桩棘手事。

葛郎中的族兄如今是河东省巡抚。前段时间,诚王爷奉旨公干,正好要路过河东省,于是葛巡抚就带着一众大小官员前去迎接。

结果第二日,河东省布政使便上表朝廷,弹劾河东省按察使行礼的时候“面带不忿之色”“敷衍塞责”。

表中说,诚王乃是奉旨代天子巡视,对诚王爷不敬就是对皇帝不敬!按察使如此行径,便是犯了大不敬之罪,理应重罚!

诚王是当今圣上最喜欢的儿子,皇帝看了奏章之后当然十分不高兴,就命令葛巡抚“查实俱表”,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明眼人都知道,河东省布政使是诚王一系,此次发难实属借题发挥,甚或无中生有。前些日子按察使曾上表声援太子,惹恼了诚王爷,这次诚王专程“路过”,恐怕也是抱了给他点颜色看看的心思。

葛巡抚于是十分烦恼。他是坚定的中立派,既不愿意做诚王爷手中的刀,又不想得罪诚王一系,无奈之下只好向周围亲近之人问计。

不必说,这个消息陆茗自然是从葛郎中那里得来的。

而有趣的是,这件事与陆茗所讲的不知哪个朝代的故事竟有异曲同工之处,葛巡抚身为一省主官,正是河东布政使和按察使的上峰,而布政使行礼时的位置,恰好在按察使的前面。

如此一来,解决方案就显而易见了。

陆茗没有用自己的名义献计,反而将这件事告诉了姚师爷,让他前去献策。甚至为此还专门写了一封介绍信给他,能让姚师爷可以顺利见到葛巡抚。

河中和河东两省之间只隔了条磐龙河,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两府府城相距不远,过了河,再快马加鞭两三天就能抵达河东省府,完全不用担心会赶不及。

此策一出,姚师爷必然会得到重用,说不定还能通过葛巡抚的举荐破例入仕。陆茗甚至连绍兴师爷或可借此重整旗鼓,重现昔日荣光的事情都提前想好了。

这样大的诱惑放在眼前,即便是此前没有动过做官心思的姚师爷,都忍不住开始心动了。

可是陆茗呢?他就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前程吗?

世上的读书人千千万,为什么只有郁郁不得志的人,百般无奈之下才会屈就师爷这个职位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若是做了师爷,除了社会地位骤然下降之外,更是因为案牍劳形,每日琐事缠身,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好好读书,更不用说去参加科举,晋升官身了。

因此,一旦选择了师爷这个行当,基本也就意味着仕途自此无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