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
谈武是个内向的人,生的儿子也都内向,倒是女儿外向一点。因此饭桌上也没有什么一起举杯的环节,不过是一起吃饭一起说笑。
谈远发现安哥儿自从到了这里,外向了不少。因此,他也被夸了,说以后有出息。
乡下人长久丢了读书习惯,现在说起科举,跟一般村夫也没什么区别了,有人说:“小侄子诨名叫谈神童呢!不会过两年就当官吧?我是听说…”
谈老爷嘲笑道:“你知道什么!我们泥腿子出身,上面没关系,会有官做?就是再聪明一百倍也没用,还不如一步步踏踏实实走下去,求个功名就完了。”
谈老爷是嫡支出生,也是谈家上几辈唯一守住了家业的,现在还是个小地主,在饭桌上,比谈远的面子还大哩!
他一边吃饭,一边对谈远说:“你还小,叔伯们夸你是常事,你不要尾巴翘到天上去。你既然读书,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道理知道吧,不要现在就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
这话不是很客气,但他是长辈,谈远也不好说什么。
谈武看孙子受了委屈,当即为孙子出头,不轻不重地拍了桌子:“你这是在说你自己?还是在说我孙子?你小时候聪明,还不是没有赚下家业,全赖你爹得力,你就好了?”
谈武相对谈老爷又是长辈,他同样也不好说什么。
“我说我自己呢!远哥儿这么出息,这么会读书,是我们家的希望,我怎么会说他呢?”
他转过头对谈建说:“听说你儿子读书,字写得极好,我家缺春联,各处都要贴,我拿鸡蛋跟你换,怎么样?”
这就是赔罪了。
不过他看不上谈远这个神童,谈家其他人那可是太喜欢了,虽然没谈老爷家那么富裕,也都争着要出鸡蛋换字。
特别是谈远的几个姑姑,她们都有孩子了,现在就盼着孙辈聪明可爱。
谈武看孙子也不反对,就替孙子答应下来了。饭桌上沉寂了一会儿,又有人捧谈建:“真是壮了不少,有吃有喝吧?穿得也像样,依我说,不如咱们谈家人都跟着你干好了。”
有个小姑问谈远:“听说你们家做的砚台很别致?有没有带来给姑姑看看?”
谈远不假思索便要回答没有,又想起来自己的布包里不就带了笔墨纸砚吗?于是他道了声有,就下桌拿了砚台过来。
“果然别致,是鲤鱼跃龙门?是你的主意?你怎么这么聪明呢?能想到这个和别人不要的,这要雕出来不容易吧?
谈远点点头:“确实不容易,也不是全靠我去想,爹的雕工一般人也没有。如果没有好雕工,我就是再会想也没用啊。”
谈家小姑也是做爹妈的人了,听了就更喜欢这个侄子了。
“是啊,那些读书人都喜欢好东西,雕得差了,谁稀罕?吃过饭,你来我家,我有红纸,你给我写几个字,我用鸡蛋换。”
都是亲戚,谈远没拒绝。
不是这个找弟弟说话,就是那个找弟弟说话,是不是看不起他?谈安越想越气,埋头吃饭。
他耳朵一动,又听到他们说弟弟了,还是说不够,又说读书的事。
“永宁县的程先生?我听过的呀,不打孩子。远哥儿才读了半年,先生就说远哥儿可以科举了?那可是科举啊。”
谈建不是健谈的人,可是气氛好,他也愿意说话:“嗯。程秀才说远哥儿科举会比他出息,他敢说,远哥儿至少会是举人。”
这人看着谈远,对着自家爹感叹道:“爹!举人,这不是和您爷爷,咱们谈家的祖宗一样了?”
谈武听着,脸上笑出花了,嘴上说的却是:“你侄子还小呢!就知道在这想,读书费银子,还好他们夫妻俩会赚,你们不帮一帮,出点力?”
提到银子,众人都打哈哈,谈家一代不如一代,他们哪里有钱。
谈武笑得有点冷:“好听话会说,好事一点不做?一个个都没长眼,侄儿这么出息都看不出,不知道亲近他,尽等着人家以后起来了,攀附上去?”
谈爷爷这话骂得太狠了,点破了子女们目光短浅的问题,因此他们都很不自在。
谈武喝了口酒,目光放空:“他金双林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他,可是有一件事他做得好。人家发现外孙有出息就知道巴上去,送钱送肉,比你们都舍得,将来有他的好处。你们呢,远哥儿一年能回几次村里,不都是在永宁?现在不拉关系什么时候拉?”
谈远看着谈爷爷,这不是他的亲爷爷,但真是一个很智慧的老人啊,有这样的一家之主,他这个孙子和他的那些儿女都会受益。
谈武骂爽了,见儿女都低头,对谈远道:“你快吃饭,你是读书人,吃完饭读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