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梦文库

繁体版 简体版
甜梦文库 > 韬略 > 第21章 秋猎

第21章 秋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自上回宁王殿下莫名出现在萧府后,萧伯瑀暗中查了近半个月,却并没有查到任何蛛丝马迹。

若是朝中之人所为,应该在第二天便有弹劾二人的奏折呈在皇帝手上,然而,这些都没有。

萧伯瑀百思不得其解,这背后之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可天下局势的动荡让他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思忖这件事了。

永顺三年,八月。

冀州各地出现大大小小的叛乱之事,民不成民,官不成官,叛乱的首领似乎有预谋而为之,劫官粮、杀官吏,事后又躲进深山老林之中。

但对皇帝来说,这些都不足挂齿,听这些烦心事还不如去郊外狩猎。

于是,在八月末的一天,皇帝率文武百官于上林苑秋猎。

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山峦起伏,林木参差。

远处浩浩荡荡的号角鼓声传来,林中埋头吃草的麋鹿倏地仰起头来,见旌旗招展,天子的仪仗驰骋而来,刹那间,林中野兽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仪仗于一块开阔空地前停下,天子从车辇中缓缓走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伏跪在地,齐声高呼,声震林樾。

皇帝嘴角噙着笑意,“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皇帝大步坐在龙椅上,大笑道:“今日秋高气爽,正是比试箭术的好时节,朕就设下彩头,优胜者得宝雕弓一张。”

众人闻言,眼中皆闪过兴奋之色。

狩猎前先行箭术比试是历来的惯例,百官可通过箭术,来猜测谁会是本次狩猎得胜者。

皇帝挥了挥手,便有侍卫在百步外立起十面靶子,靶心涂成醒目的朱红色。

“每人五箭,中靶心多者为胜。”侍内高声道。

话音落地,台上鼓声阵阵,比试开始了。

第一个上场的是虎贲中郎将许寅。

许寅年约三十好几,久经沙场,浑身散发着凛然的英气。他动作娴熟地挽弓搭箭,动作都干净利落,尽显武将风范。五箭连发,四箭精准命中靶心,最后一箭虽略有偏差,却也堪堪擦过靶心。

百官喝彩,皇帝眼中却笑意不明。

许寅是武将,可他的父亲却是科举探花出身。

许父出身寒门,因才学出众曾受前宰相萧远道提携,曾官居九卿,却因触怒先帝而被贬,最终郁郁寡欢而亡。

那时的许寅刚随大军征西北,刚拿下几座城池,大军凯旋之际,他才得知此噩耗。

传闻许寅面见先帝时,不知说了什么,先帝一怒之下要命人砍了他的头,幸而萧远道为他说情,这才有了后面平定南寇之乱的事情。

许寅退下后,紧接着城门校尉、侍中……一连几十余人陆续上场,正中靶心的多在三四箭之间。

也有箭术尚可的文官和世家子弟,君子六艺中,骑射考验的是人的专注和心性,他们虽不如长年训练的武将,但射中靶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皇帝看得神色恹恹,身旁的美人连忙将剥好皮的葡萄送了上去,讨好地笑道:“陛下,吃颗葡萄解解乏吧。”

皇帝懒洋洋地张口,将葡萄含入口中,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敲击着扶手,目光扫过角落中的一道身影,忽然道:“七弟,今日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不上场一试?”

此话一出,顿时,皇帝身边的近臣将目光落在宁王赵从煊身上。

赵从煊低着头应道:“臣弟箭术驽钝,恐惹笑话。”

恰在此时,不远处的靶场旁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呼声,周遭一片哗然,纷纷赞叹。

众人举目看去,只见靶场中一支箭正中靶心,不,认真看去时才发现,那不是一支箭,而是五支箭!

五箭连发,不仅全部命中靶心,而且后一箭的箭尾正好从前一箭的箭头穿过,如同一线穿珠,令人叹为观止。

有此箭术,下一人再难以超越,一时间,靶场无人上前,纷纷讨论着,这个年轻人是何人?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身影从靶场退下,他单膝跪地,朗声道:“北城都尉孔岑参见陛下!”

孔岑,也是长安世家子弟之一。

萧伯瑀的目光缓缓朝他看去,孔岑,年岁与萧长则相仿,几年前,两人更是不打不相识。

长安有一处练武场,世家子弟们常聚一起,十四五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谁也不甘示弱。

孔岑箭术天赋极高,谁知竟被萧长则比了下去,他不服,非要拉着萧长则重新比试。

萧长则忙着练剑法,他是要上战场杀敌的,剑术身法才是最重要的,就没搭理孔岑。

结果孔岑一怒之下冲上去和他抱摔,两人年纪体型都相仿,比试变成了斗殴,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双方打得鼻青脸肿。

事后,两人差点被赶出练武场,两人只好‘化干戈为玉帛’,勾肩搭背,呲牙咧嘴地解释两人关系太‘好’,在闹着玩呢。

只不过,后来萧长则参军,孔岑则被家人在长安城安排了一份差事。

几年过去了,孔岑如今成了北城都尉。

北城都尉这个官职不高,他又年纪轻轻,因此朝中并没有多少认识他的人,但一听到他是孔家之人,倒是能说出一二来。

“平身。”

“谢陛下!”

皇帝不急着封赏,他似笑而非地看向赵从煊,“七弟,只要你能射中一箭,朕就赠你紫金雕弓一张,如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