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衣服就简单多了,徐霁只要求简单舒适大方就行。原本徐霁觉得张翠香自己做的就不错,棉布质地,舒适简单。但张翠香觉得现在儿子也大了,又成天给人看病,总要有几件穿的出去的衣服。
徐霁挑了家店,什么的确良,喇叭裤,花花绿绿的都不要。只要了一白一黑的棉布短袖,两件黑色长裤就齐了。不到十分钟,衣服就买好了,才花了不到十五块钱。
来到街上,徐霁又买了徐大江喜欢吃的油条,张翠香喜欢吃的麻花瓜子,徐平徐果喜欢吃的大白兔奶糖和沙琪玛。零零碎碎的不一会就把背篓给装满了。
就在徐霁准备回去的时候,远远的就听到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回过头一看,一个五六十多岁左右,瘦长脸头发半白的显得有些老相的女人正冲着自己挥手。
“大姑!”徐霁迎过去叫道。
“徐霁,还真的是你。”大姑高兴的拍了拍徐霁的肩膀道,“最近怎么样?家里最近有些忙,大姑就没顾得上回去看你。看你现在的气色,真是好多了,也长高了。”
大姑名叫徐大梅,和徐大江是亲姐弟。徐霁的爷爷奶奶也就生了他们两个,徐大梅比徐大江大了有六岁,一直到二十五岁才结婚,说徐大江是徐大梅拉巴长大的都没错。
姐弟俩关系好,连带着徐霁兄弟姐妹几个和大姑一家关系也很亲近。当初徐霁跳河住院,徐大姑也是放下家里的活在医院守了几天才回去的。
“我挺好的,大姑家里也好吗?”徐霁认真的回答道。
“好,好,大姑家里也好。”徐大梅是越看侄子越喜欢,要知道两家里就这个侄子长得最排场,从小到大都白白净净的,斯文有礼貌。
虽然这次没考上大学,想不开了点,但毕竟还是个孩子。就是大人遇到点难事都烦呢,更何况是十几岁的孩子。徐大梅还发现,几个月不见,侄子不仅长高了更俊了,身上还多了点什么。说不出来,但看着就让人觉得不能随意开玩笑了。
“那我有空去您家去找小军玩。大姑您先忙,我买完东西现在回去了。”徐霁知道大姑今天来镇上是来摆摊卖东西的,就不想耽误对方卖东西。
“行,这大热天的,你快回去吧。有空来找小军玩,让徐平徐果也来,放暑假小军天天在家闲着。”徐大姑笑着道,然后又从摊子上抓了几个番茄塞了过来,“来,路上吃。”
“大姑,我不渴,家里有的。”徐霁忙推拒道。
“大姑给你你就拿着,这番茄是大姑亲手种的,甜着嘞!我记得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番茄了。”满头汗水的大姑笑的一脸开心。
背着背篓,走在回去的路上,回想起大姑对自家的点点滴滴,就是徐霁再淡然的心也忍不住叹息。
徐大姑个子不高,性格却是个爽朗的姑娘。但父母早逝,十六岁就独自拉拔十岁的小弟长大,又供对方念书。公分是大队里少有的次次拿十公分的铁姑娘。
按理来说,这样模样不丑的姑娘是不缺没人要的,但徐大姑坚持嫁人要带着小弟,这就让很多人家打了退堂鼓。要知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徐大江那时候都十二三岁了,不上学还行,这一上学不仅不能干活,还得掏钱供他读书。长大了还得给娶媳妇,这谁家日子都不好过,哪愿意吃这亏。
所以,一直到徐大江和张翠香结婚后,徐大姑才把自己的人生大事给解决掉。二十五岁在农村那时候已经是个大龄老姑娘了,同龄的孩子都有两个了。
所以,徐大姑嫁的人是二婚,也就是徐霁的姑父张建军。姑夫前头的妻子是难产死的,留下一个五岁的女儿刚出生的儿子。所以大姑刚嫁过去就有了一个六个月大的儿子和五岁女儿。
好在姑夫张建军也能干,对大姑也不错,他们家又早就分家了,一家四口关起门来日子也能过。
后来大姑又生下一女一儿,夫妻俩都是能干人,虽说孩子多,但也能凑活养活。但天有不测,在大姑小儿子小军六岁的时候,姑夫去山上砍柴,不知怎么遇见了野猪。最后姑夫被发现的的时候,是浑身是血躺在山坳里。
人是救活了,也没缺胳膊断腿,但脑子却不清楚了。醒了之后就像小孩子一样哇哇大哭,那时候医生检查说是摔下山头碰着了,脑子了有淤血压迫神经还是什么,总之想要继续治就得去省城或者国都这样的大城市大医院。
可家里是真没钱了,没法子,大姑就带着姑夫回了家。
这么些年了,大姑一个人顾着四个儿女,还要照顾像小孩子一样的姑夫,可想而知有多辛苦!分明才五十出头,却像是六十岁一般。
徐霁想着自己一定要尽快抽时间去大姑家一趟,看能不能把姑夫的病给治好。姑夫的病好了,大姑也不会这么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