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梦文库

繁体版 简体版
甜梦文库 > 李白在红楼 > 第32章 第 32 章

第32章 第 3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画舫缓缓前行,驶入湖心。此时,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撒了满湖的碎金。岸边的垂柳依依,随风舞动,不远处的村落炊烟袅袅升起。扬州百姓在岸边劳作、嬉笑,孩童追逐打闹,一片祥和安宁之景。

林黛玉望着眼前的太平盛世,心中的压抑如晨雾般渐渐散去。她想起初到扬州时,这里被盐商的黑暗笼罩,百姓苦不堪言;如今,在贾宝玉的治理下,竟换了一番模样。“从前总觉得,这天下事离我们很远。”她轻声说道,“可看到如今的扬州,才明白你所做之事,意义深远。”

贾宝玉握住她的手,感受着她掌心的温度:“这天下,本就是由一个个‘我们’组成。能护得扬州百姓安宁,能让你不再忧心,便是我此生所愿。”

画舫上,琴声悠扬而起。原是船上的乐师见此美景,即兴弹奏。乐声婉转,与风声、水声融为一体。林黛玉微微闭眼,静静聆听,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一刻,没有朝堂的纷争,没有过往的阴霾,只有眼前的良人、美景与太平。

远处,几只鸳鸯在荷叶间嬉戏,偶尔发出欢快的叫声。林黛玉指着鸳鸯,笑道:“你看它们,倒也自在。”

“我们,也能如此自在。”贾宝玉将她轻轻拥入怀中,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待江南诸事平定,我们便寻一处世外桃源,种种花草,写写诗词,再不问世事。”

林黛玉靠在他怀中,感受着他有力的心跳,心中满是温暖。这一刻,她心中的伤痕仿佛被这太平盛世的美景与贾宝玉的深情慢慢治愈。画舫继续前行,载着这对璧人,驶向那片宁静与美好。

画舫行至熙春台畔,忽听得邻舟传来银铃般的娇笑。三两名身着罗绮的闺阁女子斜倚朱栏,手中团扇半掩娇容,眼波盈盈地望向贾宝玉。其中梳着双螺髻的少女率先掷出一枝并蒂莲,粉白花瓣掠过粼粼波光,"啪嗒"落在贾宝玉脚边。

"大人好风采!"少女清脆的嗓音穿透晨雾,"这并蒂莲配您手中诗稿,当真是佳话!"其余女眷纷纷附和,环佩叮当声中又有几枝桂花、茉莉纷至沓来,洒落在甲板上星星点点。

林黛玉尚未来得及反应,腕间已传来一阵温热。贾宝玉脸色阴沉如铁,攥着她的手便往舱内走去,玄色衣摆扫落脚边的花枝。"胡闹!"他低声怒斥,身后追来的嬉闹声却愈发喧闹,"这位夫人好福气!""总督大人倒是护短得很!"

雕花木门重重阖上,隔绝了外头的喧嚣。舱内紫檀嵌玉的屏风映出两人交叠的身影,林黛玉望着他紧绷的下颌线,忽然轻笑出声:"不过是些玩笑,你倒比我还沉不住气。"

"她们当这是烟花巷柳?"贾宝玉将茶盏重重搁在湘妃竹案上,青瓷与竹面相撞发出闷响,"在夫人面前抛掷花枝,成何体统!"他伸手替林黛玉拂去肩头沾着的茉莉花瓣,指腹不经意擦过她温热的脸颊,"你若觉得委屈,我这就..."

"罢了。"林黛玉按住他欲掀帘的手,指尖残留着茉莉的清香,"倒显得我们小家子气了。"她瞥见案头未干的墨迹,忽然想起方才那首诗,笑意又漫上眼角,"只是可惜了你的'诗心一片',外头那些姑娘,怕是以为总督大人不解风情呢。"

舱外的骚动却未平息。邻舟女子见二人避入舱内,反倒愈发好奇。不知谁起了头,竟开始隔着湖水对诗:"闻说江南有俊才",话音未落,便有清脆嗓音接道:"画舫藏娇不肯开"。此起彼伏的诗句中夹杂着银铃般的笑声,惊起数只白鹭,扑棱棱掠过水面。

贾宝玉双眉拧成川字,正要命船家速速离开,却觉袖角一紧。林黛玉已提起裙摆,莲步轻移至窗边,推开雕花槅扇。晨光倾泻而入,为她素白的裙裾镀上一层柔光。

"诸位姑娘好雅兴。"她执起案上未写完的诗稿,扬声说道,语气不卑不亢,"我倒想起夫君新作,权当应和——'荷影轻摇风缱绻,诗心一片为卿留'。"最后三字刻意加重,引得邻舟一片哗然。

贾宝玉望着妻子挺直的脊背,忽然想起初见时她在桃花树下读书的模样。那时的林妹妹敏感多愁,如今却能这般落落大方地宣示主权。他忍不住上前半步,将她护在身后,朝邻舟微微拱手:"内子谬赞,在下公务缠身,告辞了。"

画舫调转船头时,林黛玉仍倚在窗边。看着邻舟上逐渐远去的人影,她轻轻叹了口气。贾宝玉从身后环住她,下巴搁在她发顶:"还在生气?"

"气什么?"她转身时眼波流转,"气你太招人眼,还是气那些姑娘没眼力?"指尖划过他胸前的盘扣,忽然狡黠一笑,"倒是该让你写首谢罪诗,就叫...《画舫风波记》。"

舱外,夕阳将湖水染成琥珀色。画舫缓缓驶入暮霭,只留下粼粼波光中未散尽的花香,和隐约传来的、断断续续的笑闹声。

暮色漫进画舫时,贾宝玉已研好一池新墨。案头摊开的宣纸泛着柔和的光晕,他握着狼毫沉吟片刻,忽然想起黛玉转身时狡黠的笑意,笔尖便落下一行小字:“为博卿欢,认罚作诗。”

窗外,瘦西湖的夜色渐浓,远处五亭桥的灯笼次第亮起,倒映在湖面如碎金闪烁。贾宝玉望着粼粼波光,思绪回到白日里那些喧闹。他提笔写道:“画舫风波起,佳人笑语喧。本非寻芳客,何惹蝶翩跹?”字迹遒劲中带着几分调侃,仿佛在自嘲无端被卷入这场“桃花劫”。

写到此处,他搁笔望向里间。黛玉正斜倚在绣榻上,就着烛火翻看一本《花间集》,素白的衣袂垂落在猩红的锦毯上,宛如一朵悄然绽放的白梅。烛火摇曳间,她忽然抬眸,与他目光相撞,又似笑非笑地低下头去,鬓边的珍珠步摇轻轻晃动。

贾宝玉心头一动,蘸墨续写:“幸得卿心明,巧言解众喧。回首相视笑,胜却月满船。”回想起黛玉在窗边从容应对的模样,笔下的字迹也愈发温柔。他忽然觉得,那些纷扰的花枝与笑闹,倒成了映衬她风华的点缀。

待整首诗写完,墨迹未干的宣纸上,既有对意外风波的诙谐调侃,又藏着对黛玉的深情赞叹。贾宝玉小心翼翼地吹干墨迹,折叠成精巧的信笺,起身走向绣榻。

“林姑娘可愿赏脸,点评一二?”他将诗笺递过去,故意用了初见时打趣的口吻。

黛玉接过诗笺展开,目光扫过字句,唇角渐渐上扬:“倒看不出,总督大人还有这般妙语连珠的时候。”她指着“何惹蝶翩跹”一句,调侃道,“明明是某人风采过人,倒推得一干蝴蝶都没了眼力。”

“是是,都是在下的不是。”贾宝玉在榻边坐下,握住她的手,“往后若再有这般‘蝶翩跹’,定当闭门谢客,只留林姑娘一人赏景。”

烛火在他眼底跳跃,映得那双眸子愈发温柔。黛玉望着他,忽然想起白日里他紧张拉着自己进舱的模样,心中一暖,将诗笺贴在心口:“暂且记下这次的‘谢罪诗’,若再有下次...”

“再有下次,甘愿再写百首。”贾宝玉笑着将她揽入怀中,窗外的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为相拥的两人镀上一层银边。画舫外,夜露渐重,远处的灯火与星辰连成一片,见证着这场以诗传情的温柔时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