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又磕了个头,这才艰难起身。临走时,他突然道:"宝兄弟,从前我笑你读书无用,如今才知错的离谱。这世道...没个功名傍身,连亲妹妹都护不住啊!"
宝玉闻言一震,目送薛蟠蹒跚离去的背影,久久不语。
王夫人得知妹妹要离开京城,连夜派周瑞家的送去一个锦匣。薛姨妈打开一看,里面是五张百两银票,还有一张字条:"妹妹珍重,若有事可来寻我。"
薛姨妈捧着字条泪如雨下。当年王家三姐弟,王子腾官至九省都检点,她嫁入紫薇舍人薛家,王夫人嫁入荣国府,何等风光。如今兄长病了,薛家败落,竟至如此境地。
"回去告诉姐姐,她的情谊我记下了。"薛姨妈抹去眼泪,从为数不多的行李中取出一对金镯子,"这是母亲留给我的,你带给姐姐,就说...就当是个念想。"
周瑞家的不敢接:"姨太太,这使不得..."
"拿着吧。"薛姨妈苦笑,"明日一别,不知何日再见。我们姐妹...总得留个念想。"
次日清晨,一辆简陋的马车悄悄驶离荣国府后门。薛姨妈最后望了一眼生活了梨香院,轻轻放下车帘。
马车经过鼓楼大街时,与一队锦衣卫擦肩而过。为首的马上坐着北静王,正往皇宫方向疾驰。
北静王府书房里,宝玉焦急地踱步。见北静王进来,连忙上前行礼:"王爷,可有宝姐姐消息?"
北静王神色复杂:"坐下说吧。"
待宝玉坐定,北静王低声道:"薛姑娘入宫后,因是戴罪之身,并未按选秀流程走。皇上虽...虽临幸了她,但碍于忠顺王府一案的影响,暂时没有封号。"
宝玉握紧拳头:"那她现在?"
"在乾清宫当差,名义上是御前宫女。"北静王叹了口气,"不过你放心,我已托李总管暗中照应,至少不会受人欺凌。"
宝玉稍感宽慰,又问道:"可有办法让她得个名分?"
北静王摇头:"眼下朝局微妙,皇上不会为了一个女子得罪言官。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宝玉一眼,"若你明年春闱高中,入朝为官,或许有机会为她说话。"
宝玉心头一震,郑重行礼:"多谢王爷指点。"
离开北静王府,宝玉没有直接回府,而是去了城外的青云观。观后有一处僻静小院,是周慎养伤的地方。
周慎正在院中练剑,见宝玉来了,收剑入鞘:"宝二爷怎么有空来?"
宝玉取出一个包袱:"这是些药材和银两,周大哥养伤用得上。"
周慎笑道:"二爷客气了。我的伤早好了,正准备回江南复命。"
"周大哥要走?"宝玉一怔,"何时动身?"
"明日。"周慎压低声音,"刘大人查到贾雨村与忠顺王府余党还有勾结,命我去盯着。"
宝玉想起薛蟠的话,忙问:"可是与宝姐姐入宫有关?"
周慎点头:"贾雨村这厮狡猾,表面投靠忠顺王府,暗地里又巴结上了夏太监。薛姑娘入宫,恐怕也是他在背后推波助澜。"
宝玉心头火起:"这奸贼!害了香菱不够,如今又害宝姐姐!"
"二爷别急。"周慎安慰道,"刘大人已有了计较。你且安心读书,来日金榜题名,这些魑魅魍魉自然无处遁形。"
辞别周慎,宝玉回到大观园时已是黄昏。远远望见潇湘馆亮着灯,便信步走去。
黛玉正在灯下绣花,见他来了,放下针线:"去见过北静王了?"
宝玉点头,将宝钗的处境说了。黛玉听完,幽幽叹道:"宝姐姐素来稳重,不想竟落得这般境地。"
"妹妹不恨她?"宝玉有些意外,"毕竟薛大哥..."
黛玉摇头:"各人有各人的命。宝姐姐何尝愿意入宫?不过是形势所迫。"她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说起来,咱们比她幸运多了。"
宝玉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暮色中的大观园静谧安详。他突然道:"妹妹,我明日就去书院住下,专心备考。"
黛玉微微一怔,随即了然:"你想帮宝姐姐?"
"不止为她。"宝玉握住黛玉的手,"经历了这许多事,我总算明白,若无功名在身,连身边人都护不住。林姑父如此,宝姐姐如此,将来...或许你我也会如此。"
黛玉眼中泛起泪光,却含笑点头:"你去吧。我每日给你送些点心笔墨,不会打扰你读书。"
宝玉心头一热,正想说些什么,忽听外面紫鹃喊道:"姑娘,药熬好了!"
黛玉俏脸一红,抽回手去:"你先回去歇着吧,明日还要早起。"
宝玉依依不舍地告辞。走出潇湘馆,夜风拂面,他抬头望见一弯新月如钩,突然想起宝钗曾经的诗句:"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不过对于薛宝钗而言,事已至此,别无他法,唯有向前,毕竟之前就有过入宫的打算,只是如今入宫的局势不好罢了。不过她会努力搏一搏的,为了自己,为了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