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梦文库

繁体版 简体版
甜梦文库 > 杨婵传奇【洪荒+哪吒+宝莲灯+封神】 > 第78章 三十六变

第78章 三十六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王母娘娘坐在华丽的宝座上,微微抬了抬手,神色平静地说道:“罢了。这高禖之道,没得到就没得到吧,也并非至关重要。我们手中的道已然不少,此道与小八无缘,那便是无缘,日后再做其他谋划便是。青丘墟没拿到手,也暂且算了。”

牡丹仙子听了王母娘娘这番话,心中的大石落了地。她在回来的路上,其实也隐隐猜到王母娘娘会是这种态度。

“谢娘娘宽宏大量,牡丹日后定当更加努力,为娘娘分忧。”牡丹仙子连忙说道。

王母娘娘微微点头,挥了挥手示意牡丹仙子退下。

牡丹仙子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便转身离开。走出大殿后,她长舒一口气,心中的紧张和担忧一扫而空,随后便恢复如常,继续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而王母娘娘则坐在宝座上,眼神深邃,心中已然开始盘算着新的计划和布局。

朝歌

大殿外惊雷乍响,国相闻仲捧着罗网加急奏章疾步而入,总兵李靖、齐侯殷素知的印章泛着刺目光芒。

上卿傅说屏息凝神,看着大王展开奏章,只见墨迹未干的丝帛上,苍劲的字迹力透纸背:青丘墟洪荒碎片未出,末将李靖恳请暂缓归位天庭,愿暂且留驻陈塘关以安民心。

傅说皱眉:“李将军若此刻不入天庭,那降魔元帅麾下天兵谁来统御?”

却见大王抬手示意噤声,目光落在奏章末尾:另询玄鸟踪迹,此物事关洪荒碎片归位,望朝廷广征天下奇闻,以解燃眉之急。

沉香袅袅,黄铜灯台的光晕将大王的身影投在雕龙屏风上,摇曳不定。

她将奏章重重拍在案头,抬眼望向阶下闻仲道:“卿家可知玄鸟下落?事关青丘墟洪荒碎片归位,此乃社稷大事!”

闻仲朝服上的云纹随着躬身动作轻颤,“大王,我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箴言流传,必与玄鸟大有渊源。宗室耆老历经数朝,或藏秘辛;守藏室典籍浩如烟海,或记其踪。”他抬手遥指宫墙之外,“可令遍访宗室,着详查典藏,或许能寻得蛛丝马迹。”

大王点头,示意二人先去问询查阅玄鸟之事。傅说欲言又止,终还是退下了。

三日后,晨光刺破薄雾。

当探询的官员们匆匆返回时,御案上已堆满泛黄的竹简与绢帛。

最古老的一卷龟甲刻辞上,斑驳的甲骨文记载着:玄鸟衔赤玉卵落于商地,契之母简狄吞卵而生契,自此肇兴。

另有前朝野史描绘:玄鸟振翅间天地变色,羽翼可托举山岳,其鸣能唤醒沉睡的洪荒之力。

大王摩挲着龟甲上凹凸不平的纹路,目光落在最后一行朱砂批注——玄鸟栖于归墟之畔,非有德者不可见。

归墟,四海归墟之畔?殿外突然狂风骤起,案头奏章被卷得簌簌作响,恍惚间,她仿佛听见远古传来的鸟鸣,穿透千万年时光,在大殿上空久久回荡。

闻仲迈着沉稳的步伐上前,躬身一拜后朗声道:“大王,我朝祖先乃是少昊国立国之君玄嚣之后,而那玄鸟的传说,亦是自古少昊国流传而生。”

大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身子微微前倾,忙追问道:“古少昊国在何处?若能知晓其确切方位,或许寻得玄鸟便有了一线希望。”

闻仲挺直身躯,目光坚定地答道:“自典籍记载来看,古少昊国位于东海之地。臣等在诸多古籍中皆寻得相关记载,那少昊国当年雄踞东海,与玄鸟渊源颇深。据典籍所载,往昔黄帝遣其长子玄嚣,会同炎帝麾下大将蚩尤、共工等奔赴东海,意在平定叛乱。彼时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犬牙交错。”

他顿了顿,神情变得凝重起来,继续说道:“炎帝的小女儿女娃,生性勇敢且心怀大义,亦随队前往。然而,战事瞬息万变,残酷非常,女娃不幸身殒于东海之畔。”

听到此处,大王忍不住低声唏嘘,为女娃的早逝而惋惜。

闻仲清了清嗓子,接着道:“与此同时,大将蚩尤也折损于东海。蚩尤善战,其武力之强,罕有人及,却仍未能在那场恶战中全身而退。听闻,共工氏的多次反叛便与此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殿内气氛正凝重之时,傅说迈步出列,微微拱手,神色肃然道:“大王,臣问询宗室老人,据其所言,当年玄嚣先祖与那炎帝幼女曾有姬姜联姻之故事。只是女娃不幸死于东海,故而这场联姻向后推迟了数代。甚至于,因此导致帝脉传承转移到昌意先祖这一枝。且听闻,当年共工氏反叛,似与其爱慕女娃一事有所关联。”

大王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猛地一拍桌案,怒喝道:“此等无稽之言!汝乃上卿之位,怎可轻信?这是哪位宗室所说?如此为老不尊,竟敢编造祖先谣言,实在是目无尊长,罪不可恕!”

傅说并未因大王的盛怒而慌乱,他依旧保持着恭敬的姿态,沉声道:“大王息怒,臣深知此等言论未经证实,恐有不实。但臣以为,如今为寻玄鸟踪迹,托举洪荒碎片,任何线索都不可轻易放过。那宗室老人虽所言离奇,却也并非毫无价值,或许其中隐藏着与玄鸟、与东海之事相关的关键信息,还望陛下斟酌。”

大王重重地喘着粗气,怒目而视,眼中满是不悦,“即便如此,也不可轻信这等荒诞不经的传言,坏了祖先的名声。你且将那宗室之人带来,我倒要亲自问问,他究竟是何居心!”她此生最恨的,便是将庙堂之事归罪于无辜女子。昏君就昏君了,扯什么妖后。

傅说微微颔首,恭敬地应道:“遵旨,臣这便去办。”说罢,他转身退下。

不多时,一名白胡子老头在傅说引领下踏入大殿时,脚步虚浮,每一步都似踩在绵软之地。

一进殿门,他便“扑通”一声跪下,瘦弱的身躯在宽大的袍服里微微颤抖。

公孙立,这位看守守藏室的宗室老者,头发稀疏花白,脸上皱纹如沟壑纵横,浑浊的双眼透着紧张与敬畏。

大王原本紧绷的脸色在看到老人这副模样后,稍稍缓和了些。她微微皱眉,沉声道:“公孙立,念你年迈,不与你计较无状之罪。你且如实说来,那等传言从何而来?莫要欺瞒!”

公孙立哆哆嗦嗦地抬起头,磕磕巴巴地说道:“大王恕罪……臣绝无欺瞒之意。那传言,确是典籍中所记。”说罢,他忙从怀中掏出一卷有些陈旧的竹简,双手高高举起,手臂止不住地颤抖。身旁的傅说上前一步,接过竹简,呈至大王案前。

大王眉头微挑,伸手接过竹简,缓缓展开。竹简上的字迹虽有些模糊,却仍可辨认。

她目光扫过,神情渐渐凝重起来。许久,大王放下竹简,目光再次落在公孙立身上,语气稍缓道:“你既为守藏室官吏,当知典籍珍贵。此中记载虽离奇,亦不能仅凭一面之词便判定真假。你且详细说说,这竹简是何时发现,又有何旁证?”

公孙立咽了口唾沫,定了定神,说道:“大王,此竹简乃是臣在守藏室最深处的暗格中发现,瞧那字迹与陈旧之态,应是年代久远。至于旁证……臣曾听先父提起过一些关于玄嚣先祖与女娃之事,与这竹简所记隐约相符,只是先父也未曾详述。”说罢,又忙低下头去,似是生怕大王发怒。

大王微微颔首,眼中的神色缓和了几分,语气也不再如先前那般严厉:“恕你无罪,既如此,你且细细说来。你家世代掌管守藏室,记录我朝历史、传说,想必知晓不少隐秘,且莫要有所隐瞒。”

公孙立长舒一口气,微微抬起头,见大王神色稍霁,便大着胆子说道:“我家世代相传,知晓诸多不为人知之事。其中便有一则,如今陈塘关外,有一精卫之村,村名由来,便是当年死于东海的炎帝小女儿——女娃。”

大王的眉头再次皱起,目光紧紧盯着公孙立,追问道:“此话当真?可有证据?女娃之事,虽在典籍中有载,但那精卫之村与她究竟有何关联,你且说清楚。”

公孙立赶忙磕头,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说道:“陛下容禀。据我家先辈所记,当年女娃身殒东海后,精魂不灭,化而为鸟,名曰精卫。她衔石填海,矢志不渝。而那陈塘关外的精卫之村,村民世代相传,皆是精卫后人,他们继承着女娃的遗志,守护着那片土地。且那村中还有古老的祭祀仪式,祭祀的便是精卫女神,这便是证据啊。”

暮色四合,朝歌大街上的宫灯次第亮起。

大王握着奏章立于大殿前,望着天边残阳喃喃自语:“玄鸟……莫非真要重现人间?”远处传来更夫打更声,惊起宫墙下栖息的寒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