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亦是看着严俐进来的,眼里几乎有光,抿着嘴又禁不住想嘴角上扬,严俐的头发因为走得太快而有一点飘。
大概是一个暑假没见严俐,倒有一点不习惯了,林亦抿着笑继续低头对答案了,内心当然是喜滋滋的。
严俐在讲台上讲安排,然后算是开学第一课得说一点东西吧,又飚了一段英文。
林亦忽然觉得,这种感觉好陌生但是也好熟悉。
熟悉得就好像,空气中漂浮的白色泡沫如退潮一般朝四面八方褪去,云开雾散,一点点纯白的圣光忽而斜穿云层,照了进来的感觉。
严俐上课也就跳着讲讲题目,这题过了就立刻到下一题,反正都有答案,因此也不需要喊人回答,期间倒是带着复习了不少以前的知识点。
期间严俐笑着嫌弃了一句王兴洋:“年级部昨天才把暑假作业发给我们老师,你们一个个拿到暑假作业也不知道帮老师要一本。”
林亦内心好笑:“还可以这么操作?”
一节课没有什么波澜,严俐行云流水地讲,同学们只要记就可以了。节奏拿捏得倒是很合适,让一个暑假过后的同学们没有兵荒马乱和措手不及,就这样把作业本一页一页翻过去,甚至有一点点闲适,让人可以不骄不躁地慢慢回忆起被遗忘的东西,就像窗外悠悠扬扬飘过的云、吱吱呀呀的留声机和深远小巷里传来的老歌。
严俐讲了暑假作业的一半多一点,就下课了。林亦还在记黑板上最后一个小知识点。
严俐喊课代表,林亦盯着黑板应了一声。
严俐环视了一下班级,看见抬头还在抄笔记的林亦,笑了一下,走下了讲台,俯下身子问:“林亦啊,大家暑假的练字本收上来没?”
林亦点点头,朝后面看了一眼:“嗯,收了,放在后面了。”
严俐示意林亦走:“一起送办公室去。”
林亦朝张心怡招了招手,坐后排的张心怡会意,抱起了一半的本子等林亦过来。
林亦加快了脚步,跟在后面也出来了。
回来的路上。
林亦对张心怡:“如果不改班级那我们班就在二楼,高二英语组也在二楼,到了高三,教室和办公室又都在三楼,送作业都方便不少,现在倒好,还得爬两年的楼,高二还是那么远。”
张心怡知道了林亦这么深思熟虑的想法,简直笑cry:“老铁你是认真的吗。”
数学进行到第四本书,开始了立体几何——高考的送分题,但是如果写的不严密可能会判为全错。
刚开始没有涉及到什么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只是关于多面体、棱柱棱锥的基本概念。林亦开学前怕李亚炜又疯狂布置作业或者搞当堂写的把戏,把这一册书的配套练习《38分钟》先写了三四课。
李亚炜废话还挺多,先是抨击年级部对安排老师的不满,说什么年年到了高二都是一个班一个老师,说什么这样一来会把两个班都害了。
大家也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当作笑谈了。
这节课先讲了几个平面基本定理和引理,果不其然又开始喊人背书,李亚炜一下子喊了十几个,林亦又一次光荣被点,好在半学期下来,倒也摸清了李亚炜的套路,抠字眼,慢慢讲就行了。
讲平行六面体的概念,李亚炜突然下来抱走了林亦书立里面码的整整齐齐的一摞书,林亦原地震惊。
李亚炜在讲台上不慌不忙做演示,把这一摞书斜了一个角度,说这就可以看成一个平行六面体。
第一排的王木木、夏思楠回过头直笑。
李亚炜讲完了又下来把两手间的书递给了林亦。
林亦双手接过来整理着,内心一百个问号,连书整理的比较整齐也是个错误???
课上的挺快的,李亚炜就布置了两课《38分钟》让同学们课上就开始写。
林亦之前写得差不多了,就剩几个比较难理解或者不知道格式怎么写的题目空着,只好磨磨蹭蹭装作在写的样子。
好在班上提前写的不是林亦一个。
李亚炜下来转的时候还问林亦:“提前写的?”
林亦答:“嗯,还有几个当时不会。”
李亚炜:“好,那再想想,蛮好的。”
然后就万年老传统,既然新课讲完了,李亚炜准时在下课前就走了,六班因此基本踩着放学铃冲出了班门。
林亦内心:“数学家庭作业做完了怎么办救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