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急匆匆赶到驿站时天色阴沉的厉害。
林双玉也没了比价的心思,找到之前陈清带她去的那家行商处。
行商眼力好,一眼便认出了她。
与她闲谈道:“小娘子来的刚巧,再晚半刻我就要收摊了。”说着话,手上动作不停,把背篓里零零散散的山货归类称重。
林双玉不时望向天空,她还在担心天气,能不能等她们回去了再下雨。
行商也在关注天气,简单闲聊后不再说话,专注的给山货称重,然后算钱。
山货的价格比前几天又上涨了一些,一背篓山货一共卖了七钱,算上卖鱼的收入,今天便赚了一两多银子。
卖了山货后背篓空了下来,林双玉本打算买些工具回去,修缮屋子,再添置些其他的家用。
但眼看天越来越暗,也没时间去买东西,不敢想等下要下多大的雨,还是快些回去的好。
只是不知道陈婶豆腐卖得怎么样了。
就在她们回程时,天边忽然响起一声惊雷。
吓得陈筠头顶炸毛,抱住林双玉大腿不松手。
林双玉也被突然响起的雷声吓了一跳,许是阴天的缘故,她觉得胸口发闷,一种说不上的感觉。
她牵起陈筠的手,安抚道:“不怕不怕,我们快些回去。”
说完和陈筠小跑起来。
因为天色暗的太快,街道上的人群四下散去,一时间有些慌乱,林双玉只能把陈筠抱起来,顺着人群向西市方向跑去。
好在,在城门附近看到了陈香月和陈清。
板车上的豆腐还没卖完,看着天气不好只能早早收工。
远远看着林双玉抱着陈筠跑过来,陈清跑过去接过陈筠。
把陈筠放在板车上,几人脚步不停,推着板车出城。
一路小跑,林双玉额头出了一层细汗,陈香月一路推着板车赶过来也累得够呛。
她随手摸了一把脸,看了一眼天,语气中不无沮丧:“阿玉啊,等下你带几块豆腐回去,不然放到明天也是坏。”还有半板豆腐呢,都浪费了。
林双玉应下,说起这天气变化无常。
“云上来的太快,真是让人措手不及。”
陈香月点头:“谁说不是,上午还好好的,这天真是说变就变。”
陈筠坐在板车上,上午跟着林双玉跑到驿站又跑回来,小孩子早就跑累了,这会儿靠在板车上睡着了。
陈香月看到后,无奈的笑笑:“还是小孩子好,没心事。”
林双玉看过去,陈筠睡着后脑袋一点一点的,看着很是可爱。
她嘴角的笑刚扬起来,又僵在那里。
看着陈筠,但她不受控制的回想起刚才所见的那个孩子。
犹豫再三,林双玉开口问道:“婶子,刚才我们走近路去的驿站,一个台子上围了许多人,那…是做什么的?”话问出口时,林双玉心里突然明白了什么。
听到林双玉的话时,陈香月明显一愣。
随后重重叹了一口气。
“无非是卖儿卖女的人牙子行当。”话语间是对这些事的不耻,但又有些不忍心,她便多说了几句:“那些孩子可怜的很,咱们县百姓生活还算不错,不是大富大贵,最起码吃喝不愁。便说我们老家青州,当初城破前便饿死过许多人,仗已经打到城门下,自然要逃的,连饭都吃不饱,一路上不知道又饿死多少人。”
林双玉懂得这个滋味,陈香月的话听在耳朵里,脑海中却一直浮现那个孩子的身影。
陈香月继续说:“一路逃难,没吃没喝又没有钱,想要讨口饭吃也要有本金。一些人便开始卖儿卖女。咱们县一向富庶闻名,想卖个好价钱的便带着孩子赶来。你刚刚路过的地方便是一处牙行,说是牙行其实就是没人管的地方,也算是城里富贵人家心照不宣的地方,买卖仆人都会去那。”
林双玉却震惊,她不解道:“律法难道不禁止买卖人口吗,便这样大庭广众下交易,这…这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从她对天水县浅薄的了解中,她以为这里是安逸的,西市东市都在律法限制下井井有条的经营买卖。
眼见的景象让她忘记,即便是再开放宽容的地方也是身处古代。
陈香月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只能说:“官老爷们的事乱得很,日后你就知道了。”
“哎呦,这怕是要下一场大雨了。”眼看着乌云压得越来越低,空气中都是泛着潮气,陈香月又是叹起气来:“看样子明天要歇一天了。”
紧接着又开始嘱咐林双玉:“这两天可不要下山了,雨后山路滑得很,不小心摔倒了便要养上三五个月。等下来婶子家,吃的喝的缺什么带回去些,这几天就在山上好好呆着……”
陈香月的叮嘱,她左耳进右耳出,心里乱得很,不由自主的再次回望,而走出城门已经很远,城门都快看不到了。
从出城后,林双玉的眉头便皱在一起。
她一手推着板车,另一只手攀上衣襟,在胸前紧紧攥起。
她不知道该怎么说,只是那一眼对视,让她心头一震,恍惚间她看到了儿时的自己。
站在福利院的院子里,像个商品一样被打量,挑选。
她已经记不清,那些人对她的评价是什么。孤僻或是奇怪。
但那种恐惧和无助,却刻在她的脑海中。
她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了许多年前的种种,今日在目睹那个孩子死寂的眼神后,她惊觉自己从没真正释怀。
轰隆隆!
平地起惊雷,乌云压顶,闪电游龙般躲藏在其中。
林双玉猛然惊醒,呼吸急促了几分。
陈香月则抬头看了一眼天,暗暗说声不好,然后招呼着陈清:“阿清!雨快下了,咱赶回不去了,快找个地方避避雨。”
陈清听后回头,“娘,前面有个茶摊,咱们去那避雨吧。”
陈香月连忙点头,被雨淋湿一准要得风寒的。
阴云压得林双玉呼吸困难。
她猛然转头,城门已经不可见。
但她的心却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