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馆长?"沈青禾惊讶道。
老者做了个噤声手势,闪身进屋:"丫头,你们闯大祸了。"
来人是县档案馆退休的张馆长,沈青禾前日曾去拜访过他。老人从怀里掏出个牛皮纸信封:"当年车祸调查报告的原始副本,我一直藏着。"
报告上的公章已经褪色,但关键信息清晰可见:「吉普车刹车油管人为割裂,现场提取的褐色物质经化验为......」
"刹车油。"沈青禾轻声读出,"与书页上的污渍成分一致......"
张馆长叹气:"当年调查组组长是我学生,偷偷给我留了副本。周建国那时刚升科长,案子就被压下了。"
"您为什么现在才......"
"等合适的人。"张馆长目光扫过三人,"你们取了书,周建国肯定要狗急跳墙。"他从兜里掏出张车票,"丫头,今晚有趟车去省城,带你弟弟先走。"
沈青禾却摇头:"不,我们一起走。"
傍晚时分,招待所前台打来电话,说有紧急通知要林冬梅亲自去县卫生局签字。沈青禾冷笑:"陷阱。"
她们决定分头行动。沈青禾去火车站退掉那张单人票,改买三张次日早班的联票;林冬梅带着铁柱和张馆长去县公安局找他的老部下。
刚走到公安局门口,一辆熟悉的吉普车就从斜刺里冲出来。周局长跳下车,身后跟着两个穿制服的:"就是他们!盗窃机密文件!"
张馆长上前一步:"周建国,你还认得我吗?"
周局长脸色变了变:"张老?您别掺和......"
"二十年前我就该说话。"张馆长从怀里掏出那份调查报告,"刹车油的事,你解释解释?"
围观群众渐渐聚集。周局长额头渗出冷汗,突然指着林冬梅:"把她带走!"
"谁敢!"沈青禾的声音从人群后方炸响。她挤到前面,举起手中的《金匮要略》:"这本书是楚因医生的遗物,上面有周局长谋害她的证据!"
人群哗然。周局长面如死灰,突然夺路而逃。两个穿制服的民警对视一眼,追了上去。
回到招待所已是深夜。铁柱累得直接睡在了沈青禾怀里,小手里还攥着书里掉出来的药材标本。林冬梅轻轻把他放到床上,盖好被子。
"明天就走?"她低声问。
沈青禾点点头:"我爸联系了省报的记者,这些证据足够立案了。"她突然从口袋里摸出个小盒子,"这个...给你。"
丝绒盒子里是枚素圈银戒,内壁刻着"1975.3.28"——她们初遇的日子。林冬梅的手指微微发抖,银戒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等我从边疆回来......"沈青禾声音很轻,"我们去领养铁柱,正式成为一家人,好吗?"
林冬梅的眼泪砸在戒指上。边疆医疗队是今早刚接到的通知,沈青禾作为药材专家被临时抽调,为期半年。
"我等你。"林冬梅把戒指戴在无名指上,"我和铁柱都等你。"
晨光熹微时,三人抵达火车站。月台上挤满了送行的人,沈青禾的行李很简单,只有一个帆布包和装药材样本的铁盒。
"每天一封信。"林冬梅把准备好的信封塞进她口袋,"我认字不多,但看得懂。"
铁柱突然抱住沈青禾的腿:"青禾姐姐,这个给你!"他掏出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是用蜡笔画的"全家福"——三个大人手拉手,中间是个小不点。
发车铃响起。沈青禾匆匆拥抱了铁柱,转身紧紧抱住林冬梅。火车汽笛长鸣,她突然凑在林冬梅耳边说了句话,然后跳上车厢。
列车缓缓启动。林冬梅站在原地,看着车窗里那个模糊的人影越来越远。铁柱拽她衣角:"姐,青禾姐姐说什么了?"
林冬梅摸着无名指上的银戒,轻声重复:"她说'等我回来娶你'。"
回到省城后,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沈院长康复出院,亲自将证据递交给省纪委。周局长和王总被停职审查,楚医生的《金匮要略》正式捐赠给省医学院。
林冬梅带着铁柱搬进了沈青禾的公寓。每天清晨,她都会把铁柱送到子弟小学,然后去"青峦药材加工坊"上班。沈青禾的信如约而至,有时还夹着晒干的边疆草药。
一个雨后的傍晚,林冬梅在整理仓库时发现了养父笔记里的金线莲配方。她灵机一动,结合楚医生的批注,设计出新的炮制工艺。第一批样品送到省药检所,结果令人惊喜——药效比传统方法提高30%。
沈院长亲自为这个新工艺申请了专利,命名为"楚林方"。专利文件上,发明人一栏并排列着林冬梅和沈青禾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