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梦文库

繁体版 简体版
甜梦文库 > 我用纺织技术让夫君掉马了 > 第10章 寒衣佛前 发心祈愿授织技

第10章 寒衣佛前 发心祈愿授织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寒衣寺的钟声在暮色中悠扬回荡,谢平安抱着喜宝,冯妈扶着春苗紧随其后,踏上了通往寺庙的青石台阶。山风凛冽,吹得她衣袂翻飞,怀中的婴儿却睡得香甜,仿佛这世间的纷扰与他无关。

寺门缓缓开启,一位身着灰色僧袍的小沙弥探出脑袋:施主是要礼佛吗?这几日寒衣节快到了,师傅们正在准备一年一度的法会,暂时不开佛堂,施主请回吧”

“小师傅,我要找你家方丈”平安递上三支崖柏香并一方棉帕,这是那日下山化缘的僧人留给她的,那棉帕上写有一封《心经》手记,写手记的帕子用的正是谢家的三梭棉布,落款是寒衣寺-慧觉。

她知道这慧觉师傅定然是故人,呈上三梭布不为其它,只为谢家能再度入世与程家对垒。可是她答应过母亲,要离程家远远的,带着吉祥安稳度日,因此虽然早就知道故人所在,她却没有勇气敲开佛寺大门。

如今,程家竟然拿棉农血肉筑基,还要把她和吉祥敲骨吸髓,她怎能再坐以待毙。

“施主请随我来”小沙弥看了看帕子心下了然,带他们来到正殿佛堂。

正在打坐的老僧人并未起身,背对着他们缓缓道:“施主,老衲等候多时了。”

谢平安一怔,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

这时只见老僧已然起身来到身前,双手合十,躬身行礼。

她抬头望向老僧,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庞上,依稀可见昔日的威严与慈爱“张总管!”

原来是谢家棉行从前的大总管—张驰

“老衲法号慧觉”,张总管目光慈祥而深邃:“女菩萨,请随我来”

他转身引路,谢平安等人踏着积雪紧随其后。寺庙内静谧幽深,古木参天,香火缭绕。穿过几重院落,慧觉方丈在一间偏僻的禅房前停下,推开房门,示意众人入内。

禅房内陈设简朴,却透着一股庄重之气。慧觉方丈走到一面墙前,轻轻敲击了几下,墙壁竟缓缓移开,露出一间密室。密室中,数台古老的织机静静伫立,旁边堆放着成捆的陈年棉絮。

谢平安瞳孔骤缩,心中掀起惊涛骇浪。这些织机,正是谢家专研的三梭织机!而那些棉絮,也是谢家独有的长绒棉!

“大师,这……”谢平安声音颤抖,难以置信地望着慧觉方丈。

慧觉方丈合十道:“施主,这些是谢家旧物。当日谢家受难,棉行被毁付诸一炬,老衲拼死从大火中护下这些织机棉絮,等待有朝一日谢家后人前来取回。如今,它们该物归原主了。”

谢平安眼眶一热,泪水夺眶而出,她俯下身深深一礼:“多谢大师!”

春苗和冯妈也连忙叩首,感激涕零。慧觉方丈扶起谢平安,语重心长道:“女菩萨,谢家虽遭劫难,但血脉未断,技艺未失。如今程家横行,棉农苦不堪言,正是你重振谢家、为民立命之时。”

谢平安重重点头,眼中燃起坚定的光芒:“大师放心,平安定不负所托!”

---

夜深人静,冯妈和春苗都已安睡,谢平安却难以入眠,她披衣来到密室,点燃佛台的琉璃灯,走到老旧的织机前,指尖轻轻抚过织机的木纹。那些尘封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父亲手把手教她织布的场景,母亲哼着小调绣花的模样,还有吉祥拽着她袖子要糖人的天真笑颜……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酸楚,开始仔细检查织机的状况。这些织机虽已多年未用,但保养得当,只需稍加调试便可重新运转。

土棚下,啃食土块的孩童的脸一张张在她眼前浮现,还有棉农抱着舍不得穿的新布,衣不蔽体的站在雪地抗议的声响一声声回荡在耳边。

“平安啊,咱家的三梭布可是能让百姓吃饱饭的宝贝”,父亲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谢平安霍然转身,却见静谧的佛室,除了佛台上端坐的神佛别无他人

佛陀悲悯的“看”着她,仿若早就读懂了她心底一路走来的苦楚艰辛,也知道她此刻的踌躇不前。

琉璃灯的火光映在她素来柔软的眸子里,一闪一闪,片刻之后在那里渐渐燃成一团烈火。

她一步一步走上佛台,对着那悲悯众生的眼眸缓缓跪下,“信女平安,在此祈愿,愿菩萨慈悲,护我如愿。”

“一愿 亲人永安,”

“二愿 恶人得戒,”

“三愿 生民衣食足 岁岁常康健。”

琉璃灯花噼啪作响,仿若听懂了他的祈言。

----

寒衣节将至,白絮村的村民们纷纷忙碌起来。这是岭南一年一度的盛事,村民们会在这一天集体供佛,或供香火,或供食物,或供新棉,或供灯烛银钱。供品统一交给法会师傅,由师傅诵经加持后,再送给村民一捧棉种,寓意来年风调雨顺,棉田丰收。

谢平安在寒衣节前夜终于修好了织机。她站在织机前,轻轻抚摸着那些熟悉的木纹,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寒衣节是她反制程家的最佳时机。她找到慧觉方丈,低声说道:“大师,明日寒衣节,我想请您帮个忙。”

慧觉双手合十点头道:“施主尽管吩咐,老衲定当全力相助。”

谢平安微微一笑,低头摸着织机的纹路:“明日,我们要验一验村民的心。”

---

寒衣节当天,田富的妻子田嫂子带着儿媳妇早早上了山。她们手中捧着几朵从旧棉袄里拆出来的棉絮,准备供佛。

走到寺门口时,田嫂子看见一位老妇人抱着个婴儿在乞讨。那婴儿瘦弱不堪,哭声微弱,老妇人衣衫褴褛,满脸憔悴。

路过的村民匆匆从她面前走过,偶然有一两个停下来想施舍些吃的,摸摸袖口也只留下几块观音土。

田嫂子心中一酸本想上前,可今年是荒年,棉农家中都在闹饥荒,她手中的几朵棉絮已是家中仅剩的“余粮”。

她犹豫片刻,正不知如何是好,儿媳妇却已走上前,轻声说道:“娘,这孩子太可怜了,我……我刚生产不久,还有些奶水,不如喂他几口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