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梦文库

繁体版 简体版
甜梦文库 > [直播]创飞老祖宗的一百种方法 > 第67章 起跑线上

第67章 起跑线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一边说着,一边指向第二大题,那题目讲的正是农商一体化。

民部尚书窦静一直沉默不语,他紧盯着题干里“产业扶贫”“公司+农户”。

这些陌生词汇在窦静看了大有深意,他眼神逐渐变得明亮起来,脑海中似有一道灵感闪过,豁然开朗。

窦静紧紧盯着考卷上相关的内容,越看越激动,忍不住拍手叫绝,声音在殿内回荡:“公司、公司,甚好!”

他一边说着,一边踱步,抓着段纶凑到大唐的疆图前比划,两个让嘀嘀咕咕好一会儿。

过了好一会儿,窦静转身说道:“陛下,臣等有想法!”

“以官府为中介,效仿这公司的模式,收拢各地特产。如此一来,百姓有了稳定销路,能获得保底收益;咱们官府从中收取中介税费,充盈国库;而那些远方的商贾,也能更便捷地采买到各地特色货物,促进商贸流通。这岂不是一举三得的大好事!”

窦静越说越兴奋,脸上泛着红光,双手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唐因这一举措而繁荣昌盛的景象。

段纶手指沿着地图上的山川脉络滑动,最后停留在两块标注着特产丰富地区的版图上,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原来如此,工部与民部联合,竟能有这样惊人的效果……”

“再者,道路通畅后,各地交流更为频繁,大唐的文化和后世的技术能得以传播。”段纶一口气说完,满脸期待地看着李世民,等待着陛下的回应。

“段尚书所言极是,此计若成,对我大唐的发展大有裨益。诸位爱卿,可有补充之策?”李世民略加思索,回答道。

吏部尚书高士廉表示,会考虑将道路修缮加入各地官员的考核指标,如此一来,就能督促他们积极作为。

高士廉话音刚落,兵部尚书侯君集双眉紧锁,心中一沉,他已然想到,道路一旦开通,匪贼极有可能趁机作乱。

而刑部尚书李道宗也正眉头深锁,含泪思索着为保障新商贸模式与道路安全,需新增或修改多少法条规制。

两人不经意间对视一眼,刹那间,仿佛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未来无尽的加班地狱。

圣人一句话,臣子跑断腿。

“这天人的时令与历法,如此精准?”

窦太后坐在雕花木椅上,手微微颤抖,翻开初一地理课本的目录,目光瞬间被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吸引。

“祖母也看出来了?”刘彻大大咧咧地盘腿坐在案几对面,玄色广袖垂落在地,“孙儿瞧着这第四章降水分布,倒与《夏小正》里记载的节气规律暗合。”

窦太后又往后翻了翻,目光落在第四章标题“降水和降水分布”上,六个楷书工整秀丽。她的思绪瞬间飘远,想起汉文帝时期推行的“劝农诏”。

昔日大汉每逢春旱,便要率文武百官祈雨,那场面盛大却无奈。

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与惋惜,暗自思忖,若能早知这些降雨规律,或许当年关东大旱便不会饿死那么多百姓。

窦太后端坐在榻上,身姿虽依旧挺拔,可岁月的痕迹还是悄然爬上了她的面庞,她能感觉到衰老带来的力不从心。

人老了总是容易回忆往昔,文帝与景帝曾经痛惜的表情,就像昨日之事,清晰地浮现在窦太后眼前。

白登山之围,是大汉历任帝王心中的痛。

“道法自然。”窦太后默念了一句,转而看向刘彻,目光不自觉带着几分期许,“匈奴……”

窦太后低头,念着「呼伦贝尔草原牧草以禾本科牧草为主,伴生优质豆科牧草,两类牧草对生长空间的竞争激烈。这里土壤氮素含量低,限制了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但对豆科牧草的生长影响较弱。」

地理课本中还提及,自然界中的氮气,源于雷雨天气时农作物的合成,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在她眼中却成了克敌的关键。

匈奴多年来对大汉边境的侵扰,是大汉的心腹大患,如今有了这看似天赐的知识,或许真的能改变局势。

“行军打仗,最忌讳前途不明,如今你得了天人启示,祖母就允你一回,去打匈奴。”窦太后望着孙儿眼中跃动的光芒,忽然想起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

如今刘彻盯着地理课本的专注神情,与当年启儿沙盘演练一模一样。

“彻儿,”窦太后还是不放心,开口提醒道,“明日让太学博士考察此书列中的内容与大汉天时。”

这些知识虽神奇,但必须与大汉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是!”

刘彻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没有了窦太后的约束,他才能整整掌握朝堂,为大汉除去匈奴这一心腹大患。

在外等候刘彻的卫青在“地形雨”旁认真地批注“可用于设伏”,刘彻出门时,恰好瞥见卫青正借着烛火在昆仑镜的汉地图中标注牧草区。

这位日后威震匈奴的大将军此刻还只是个郎官,却已显露出惊人的军事直觉。

他在“河套平原”四字旁画了个醒目的圆圈,旁边注着:“黄河改道处宜屯田,可养十万精骑。”

刘彻哈哈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赞道:“不愧是朕看重的大将军,这般独到见解,他日必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自李广认清卫青的潜力后,便对他悉心栽培,倾囊相授自己多年征战积累的经验与兵法韬略。

卫青则谨遵卫子夫的教诲,一直为人谦逊,行事低调,哪怕在接受李广栽培时,也是虚心求教,从不张扬。

可此刻,听闻刘彻亲口告知大战将至,卫青眼中再也藏不住那对未来的壮志豪情。

哪个热血男儿不渴望在战场上策马扬鞭,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卫青自然也不例外,这即将到来的大战,便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

“卫青,此战关乎我大汉兴衰,我命你全力协助筹备,务必做到万无一失。”刘彻斩钉截铁的说道,“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臣定不负陛下重托!”卫青单膝跪地,郑重回答。

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那是对即将到来的大战的期待。

尽管他尚未立下赫赫战功,但从这一刻起,卫青已将自己的命运与大汉的荣耀紧紧绑在一起。

汉武帝刘彻与大将军卫青,在这一刻,开启了他们千古辉煌传颂的篇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